[发明专利]一种保温奶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0823.0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蒋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一新 |
主分类号: | A61J9/00 | 分类号: | A61J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曹柏荣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温度的保温奶瓶。
背景技术
在婴儿或幼童的喂养时,经常需使用到奶瓶给其喂奶。但由于婴儿或幼童进食的特性;经常会出现奶瓶内的奶液难以一次性进食完的情形,需要在间隔一段较短的时间后再次进食。而为保障婴儿或幼童的身心健康;需要确保奶液在存放一段较短的时间后其温度仍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为保障奶液的营养、不变质,以及培养婴儿或幼童良好的进食习惯;保温时间一般只需维持30分钟即可。为此,有将奶瓶设计成具有保温功能者;以便保持奶瓶内奶液的温度。较为常见的有:
1、见图1所示,公开号为CN203874128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一般采用较为复杂的电加热、保温结构。此种结构虽然可以较好、较长时间的保持温度。但是,其结构复杂;购买、维护成本较高。而根据实际保温时间不太长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上效果并不佳。
2、见图2所示,公开号为CN203898744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该专利中,瓶体内部设有一竖直腔体的内瓶,内瓶瓶口向瓶体底部外延伸,该内瓶瓶口上配合连接一内瓶盖,内瓶盖为底部光滑的圆柱体,并开设有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内设有吸管口并配合连接一滑盖;内瓶瓶体内设有橡胶吸管,橡胶吸管的上部穿过吸管口与内瓶盖固定连接;内瓶用于盛装热水,既可以对外瓶内的奶液传导热量,又使热水具有极佳的保温效果,给孩子喂奶时,容易感知奶水的温度,方便外出时给孩子喂奶、喂水,该结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两用奶瓶因无法估摸奶水温度而容易烫伤孩子的问题。但是,结构复杂;保温的效果(时间、温度)都由热水的温度、量决定;难以掌握奶液保温的温度和时间。使用时,也局限于是否可以方便地获得热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奶瓶;可以方便地保持奶瓶内奶液的温度,且确保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保温奶瓶包括有瓶身、旋转盖、奶嘴和瓶盖;奶嘴通过旋转盖旋合在瓶身上端;瓶盖盖设在奶嘴外;所述的瓶身底部可连接一底盖;底盖内部与瓶身底部之间形成一空间;该空间内可放置发热包;通过发热包的发热作用对奶瓶内的奶液进行保温。
所述的底盖面向瓶身底部的内侧设有支柱;发热包内设有隔离层将发热包内的发热物质和水相隔离;当底盖与瓶身结合后,底盖的支柱可以将发热包的隔离层捅破而使发热包内的发热物质和水混合,进而发热。
所述的支柱设于底盖内侧中心位置或其他适当的位置,支柱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
瓶身底部与底盖之间以螺纹方式连接。
本发明通过底盖和瓶身形成放置发热包的空间;并通过底盖上的支柱在底盖旋合时将发热包的隔离层捅破实现发热物质和水混合,进而发热、保温。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保温温度和时间可以通过由发热包决定;只需控制好发热包内发热物质的量即可简单方便的实现对保温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本发明为奶瓶保温提供了一种即简单又实用的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保温奶瓶方案之一结构图;
图2是现有保温奶瓶方案之二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保温奶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保温奶瓶由瓶身1、旋转盖、奶嘴、瓶盖和底盖2构成;奶嘴通过旋转盖旋合在瓶身1上端;瓶盖盖设在奶嘴外;瓶身1底部螺纹或其他方式连接一底盖2;底盖2内部与瓶身1底部之间形成一空间;该空间内可放置发热包3。
底盖2面向瓶身底部的内侧设有支柱21;支柱21设于底盖2内侧中心位置或其他适当的位置,支柱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
发热包3内设有隔离层31将发热包内的发热物质和水相隔离;发热物质可以是石灰等与水混合后可以发热的材料。
当底盖2与瓶身1结合后,底盖2的支柱21可以将发热包3的隔离层31捅破而使发热包3内的发热物质和水混合,进而发热。通过发热包3的发热作用对奶瓶内的奶液进行保温;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发热包内石灰、水的量,可以使奶瓶中的奶液温度维持在40℃半个小时;实现保温的作用。
以上是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上述描述可得之等效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一新,未经蒋一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0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碳酸钙碳化反应装置
- 下一篇:用于安排安德卢梭法中的反应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