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孔硅的高血压血清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4551.3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5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吕小毅;吕国栋;贾振红;莫家庆;温浩;林仁勇;卢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830046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孔 高血压 血清学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孔硅的高血压血清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人群中最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具有极高的患病率,我国高血压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药物分为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几类。个体化治疗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关键,但目前的个体化给药一般通过根据患者服药后的表观疗效结合医生的经验进行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摸索,存在极大的人为误差。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具有密切的关系。血管紧张素I基本没有生物学活性,而是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mzyme, ACE)剪切C-末端两个氨基酸残基而形成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具有高效的收缩血管作用,从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II也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能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继而增加体液容量,升高血压。目前多数高血压药物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肾素抑制剂等几类。对于该系统的关键因子进行检测对于指导高血压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的关键因子包括血管紧张素、肾素和醛固酮等。
另外,心钠肽和内皮素与高血压治疗也有密切关系。心钠肽是一种由心房合成、贮存和分泌的活性多肽,又称心房利钠因子(ANF)或心房利钠肽(A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和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抗利尿激素作用。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内皮素具有强烈的收缩冠状动脉、肾小动脉;内皮素是迄今所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作用时间持久,刺激心钠素的释放,提高全身血压;抑制肾素释放等作用。
目前,临床针对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心钠肽和内皮素五种指标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发光免疫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几种。这些方法一次仅能检测一种指标,通量较低,且具有检测周期长、灵敏度低或有放射污染等缺点。
目前报道的基于多孔硅微腔的生物传感器很多,检测方法包括:反射光谱的检测和拉曼、荧光光谱的检测。
CN101710118A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硅三元结构微腔的光学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计算机精确控制的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多孔硅微腔,其中多孔硅微腔内上、下的Bragg(布拉格)结构由三种电流密度交替进行电化学腐蚀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条件制备的多孔硅微腔进行编码可以实现多元检测,如果是一元检测则不需要编码,使抗体或抗原在多孔硅三元结构微腔的孔洞里结合,多元检测中抗原或抗体的种类利用多孔硅微腔的编码进行标识,而通过生物反应前后的光谱峰位变化进行检测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浓度,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多孔硅微腔的孔洞里,如果是需要编码的多元检测,那么一种编码的多孔硅微腔对应固定一种待测生物分子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冲洗未结合的分子并封闭多孔硅微腔里的未结合生物分子的空白键位,记录测定固定有抗原或抗体的多孔硅微腔光谱;
2)不同多孔硅微腔与不同浓度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使抗原-抗体在多孔硅微腔的孔洞里特异性结合,反应后进行冲洗,记录多孔硅微腔光谱及编码确定种类和浓度。
这种光学免疫检测方法不仅兼具多孔硅和光子带隙结构传感器的诸多优异性能,而且结构稳定性很好,通过编码检测技术更是可以实现多元检测。此外,由于采用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价格相对低廉,有一定的商业应用前景。
CN103558184A涉及一种基于多孔硅非标记实时在线检测霍乱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孔硅为传感基底,在多孔硅表面修饰疏水基团后,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固定脂质体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当样品中含有霍乱毒素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特异的结合毒素分子,利用多孔硅的反射干涉光谱,经过傅里叶红外转化后,实时非标记检测多孔硅有效薄膜的厚度变化,对霍乱毒素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该方法可以对霍乱毒素实时在线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nM,该传感基底可以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4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