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接线的烫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1205.X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杨富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市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接线 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是指用于接线的烫锡器。
背景技术
在布线过程中,涉及到多条火线、零线以及地线的连接,在线缆与线缆的连接处,根据国标GB50303-2002规定:在高温条件下的室外环境以及潮湿的室内环境,铜线与铜线的连接时,其搭接面必须烫锡,干燥的室内环境不用烫锡,并且所有的接头相互缠绕式必须在五圈以上以保证线缆与线缆之间的紧密连接。因此,在接线时通常需要专业的电工进行操作,首先将所选连接的线缆剥皮,裸露出足够长的部分用于两条线缆之间的相互缠绕,再将裸露的一根线缆顺时针螺旋紧密缠绕在另一根线缆上;线头在缠绕完后因为多股线容易散,压在接线端子上时,接触面积会减少,所以多股线需要压在按钮,指示灯,空开等地方,或者大电流的地方时,一定要烫锡,以免接触不良产生发热烧坏;接线端头未“烫锡”时,导体的电阻在电流的作用下会使导体发热,电流越大发热量也就越高,烫锡工艺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发热量,接线端头“烫锡”后会形成一层熔点较低的锡膜,当使用这样的线头压装线鼻子时,锡膜会在液压压线钳高压的作用下熔化,而充分填满线头与线鼻子之间的缝隙,同时,熔化的锡会浸润在线鼻子的内壁上,这两个作用使压装好的线头接触电阻最小,发热量也就最小,就不容易产生事故,同时,延长了电器(如空开、接触器等)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烫锡工艺是直接将盛放有已经融化的锡液的容器放置在接线头的下方,使得接线头在锡液中搁置较短的时间,再待其自动冷却后进行胶布缠绕包裹,对于低位的墙面或是地面上的接线头,传统的烫锡工艺简单直接,并且烫锡效率较高,成本较小,但是对于天花板上或是高位的墙面上的接线头时,普通的烫锡工艺远不能满足需求,因为当工人手持盛锡容器在高空操作时,稍有不慎,容器内的高温的锡液便会溢出,特别是在天花板上的接线头烫锡时,滚烫的锡液很容易溅洒到工人身上或是喷洒在脸上,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正是由于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高空烫锡作业时,工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烫锡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接线的烫锡器,使得线接头快速实现烫锡的同时防止锡液的溢出,进而降低烫锡操作时的危险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接线的烫锡器,包括筒状的容器以及罩体,所述罩体中部开有环形的凹槽,容器上端部滑动设置在凹槽内,凹槽将罩体的下部分隔成内外两层,且内层的长度小于外层的长度,在罩体的上端安装有向罩体中心弯曲延伸的收缩部,收缩部的内侧安装有截面为圆形的竖直挡板,挡板与罩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挡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溢裙板。在工人在进行高空烫锡时,手持盛有锡液的容器由人字梯上移至工作位置,期间由于工人的移动会对导致容器内锡液翻滚或是溅出,本发明作为对现有的盛锡容器的改进,在筒状容器的上端安装有罩体,罩体中部开设的环形的凹槽将罩体的下部分隔成内外两层,而容器的上端部滑动设置在凹槽内,在容器移动时,凹槽与最下端与容器的顶端处连接,当工人手持容器晃动而导致容器内的锡液发生晃动时,晃动的液面第一时间流进竖直的挡板与罩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即将溢出的锡液面水平高度直接降低,在锡液面发生大幅度振荡时,产生的涟漪经过防溢裙板的缓冲,直接将涟漪处产生的动能抵消,避免了锡液溅洒出容器,保证了工人在上下移动锡液容器时的安全,在到达工作位置时,驱动容器底部,使得容器的上沿在凹槽内移动,直至容器的上沿与凹槽的底部接触,即开始接线头的烫锡工艺;本发明在使用中,罩体的下部被凹槽分隔成内外两层,且内层的长度小于外层的长度,内层与容器的内部紧密接触,避免内层与锡液面过多的接触而影响容器在凹槽内的滑动,内层在罩体的上端安装有向罩体中心弯曲延伸的收缩部能够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到容器内,同时为接线头的烫锡提供指引,进一步提高接线头的烫锡效率;本发明操作简单,在保证线接头快速实现烫锡的同时防止锡液的溢出,进而降低烫锡操作时的危险性。
所述防溢裙板包括弧形板,弧形板的末端安装有截面为椭圆形的扩大部。在容器内的锡液面发生大幅度的振荡时,锡液面会产生涟漪,涟漪在与容器壁接触时发生反弹溅射出容器外,本发明在弧形板的末端连接的扩大部,扩大部的截面为椭圆形,即在锡液面与扩大部接触时,扩大部端形成的过渡圆弧面使得涟漪中携带的能量逐渐降低,直至在弧形板、扩大部以及竖直的挡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完全耗尽,进而达到控制锡液面处于平稳状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市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市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1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式供电设备通风结构
- 下一篇:水下灯密封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