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访问模型的智能变电站数据订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9059.7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0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耿明志;姚志强;窦仁晖;倪益民;陈爱林;吴艳平;任浩;徐歆;张海东;任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访问 模型 智能 变电站 数据 订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访问模型的智能变电站数据订阅方法,该方法预先定义访问模型,并通过服务接口+访问模型的方式提供完整的信息访问机制,外部应用模块通过访问模型,直接访问数据结构。访问模型与平台内部数据结构之间的映射由平台实现,平台和外部模块可自行约定需要扩展的内容,可实现外部应用模块对平台数据的动态订制。通过该方法实现的数据订阅方式,可以实现高级应用模块获取系统平台数据,也可以实现平台与平台之间数据的获取与信息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数据订阅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基于访问模型的智能变电站数据订阅方法。
背景技术
从IEC61850颁布以来,变电站所有的系统和功能都要用模型进行统一描述。IEC61850-6定义了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Language,SCL),用来描述变电站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通信配置模型,其中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通过逻辑节点(Logical Node,LN)建立关联关系,通信配置模型描述二次设备的通信参数,三者之间联系紧密。
IEC 61850定义了包含逻辑设备(Logical Device,LD)、逻辑节点、数据对象(DataObject,DO)、数据属性(DataAttribute,DA)的层次化对象模型,包括信息模型、服务模型和配置模型,其中配置模型是工程化的起点,没有配置模型就没有信息模型和服务模型。IEC61850给一次设备带来的变化较小,但对二次设备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从数据到信息的加工过程来看,二次设备采集一次设备的测量数据(生数据),通过计算处理,生成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熟数据),在当地监控系统人机界面中显示,并转发给能量管理系统、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主站。生数据越来越多,熟数据需求却相对不变。另外,IEC 61850与传统规约不同,它不仅定义了数据,还定义了与数据密切关联的服务(操作流程)。任何服务被客户端调用时,其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都反应于模型数据发生变化,客户端接收数据变化报告后,必须刷新当地数据,才能正确完成操作流程;任何数据都与一个或多个服务相关,数据和服务不可分离。目前各厂家的数据库结构从底层通信到高级应用都是私有的,这增加了工程调试的复杂程度,为了降低IEC 61850在变电站应用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访问模型的智能变电站数据订阅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智能变电站预先定义访问模型,外部应用模块通过访问模型,直接访问数据结构。访问模型与平台内部数据结构之间的映射由平台实现,平台和外部应用模块可自行约定需要扩展的内容,可实现外部模块对平台数据的动态订制。通过该方法实现的数据订阅方式,可以实现高级应用模块获取系统平台数据,也可以实现平台与平台之间数据的获取与信息交互。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访问模型的智能变电站数据订阅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用的系统包括应用模块和数据平台系统,所述应用模块通过IEC61850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对数据平台系统数据的订阅;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确定访问模型;
(2)应用模块导出实例化访问模型;
(3)对访问模型进行校验;
(4)数据平台系统对访问模型实时数据库进行访问;
(5)应用模块注册等初始化;
(6)动态刷新访问模型的实时数据库;
(7)建立数据在平台实时库中的索引关系;
(8)数据订阅及获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访问模型采用XML文件描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9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