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浇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2296.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2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杨银环;匡艳芳;周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桂琴;杨银环;匡艳芳;周媛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浇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特点是桩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可以适用在各种地基上。现有的混凝土灌注桩一般为两种: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其中,沉管灌注桩利用锤击沉桩设备沉管、拔管成桩,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但是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拔管过快容易造成桩身缩颈,而且由于是挤土桩,先期浇注好的桩易受到挤土效应而产生倾斜断裂甚至错位。由于施工过程中,锤击会产生较大噪音,振动会影响周围建筑物,故不适合在市区运用,故一些城市在市区禁止使用该桩。使用比较多的混凝土灌注桩是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方法多样,可以使用钻孔机钻孔也可以使用人工钻孔,在进行清孔工艺后,将预制的钢筋笼垂直吊放到孔内,定位后要加以固定,然后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然而,采用钻孔工艺的混凝土灌注桩也有其缺陷:混凝土灌注的质量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极大,如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气泡会在桩身形成蜂窝,这些蜂窝会严重降低桩的承载力。而现有的技术中只是利用坍落度比较大的混凝土依靠自重成桩,不进行振捣、搅拌等工艺使桩身密实,这是因为混凝土灌注桩的振捣、搅拌有其客观的难度,首先,灌注桩的桩长一般为十几米至几十米,振捣棒根本无法到达那么深的深度,其次,即使将振捣棒通过导线加长的方式放入桩孔中,由于无法观察桩孔内的情况,振捣难以进行,效果不好。如果能解决混凝土灌注桩的振捣或搅拌问题,将浇筑的混凝土中的气泡赶出,能很好地提升混凝土灌注桩的密实度,增加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搅拌器能同时应对两种浇筑模式、能双层搅拌有效去除混凝土灌注桩内的气泡、能随着浇筑的进程同步抬升、能适应不同直径的桩孔、通过限位套筒保护搅拌器下放时不会卡入钢筋笼的一种混凝土浇筑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能伸入灌注桩桩孔内的浇筑管,其中:浇筑管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浇筑管底部连接有搅拌器,搅拌器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搅拌装置、中层传动结构以及底层搅拌装置,上层搅拌装置包括有上转动板以及上搅拌柱,上转动板中部贯穿有上板中心孔,上转动板上表面还设有上调节槽,上调节槽的槽体上还设置有一排上调节固定孔,上搅拌柱内端伸入上调节槽中,上调节固定孔横向贯穿上调节槽,且每个上调节固定孔均内设螺纹且有一端穿出上转动板的侧面,上转动板通过螺钉同时穿过上调节固定孔、上搅拌柱实现与上搅拌柱的铰接连接,上层搅拌装置通过螺钉穿过不同位置的上调节固定孔实现对上搅拌柱伸出长度的调节,上调节槽的一端延伸至上转动板的边缘,另一端配合有上推板,上推板后设置有上推弹簧,上推板能在上推弹簧的推动下滑至上调节槽位于上转动板边缘的一端,并将上搅拌柱推至水平状态,底层搅拌装置包括有下转动板以及下搅拌柱,下转动板的下表面设有下调节槽,下调节槽的槽体上还设置有一排下调节固定孔,下搅拌柱内端伸入下调节槽中,下调节固定孔横向贯穿下调节槽,且每个下调节固定孔均内设螺纹且有一端穿出下转动板的侧面,下转动板通过螺钉同时穿过下调节固定孔、下搅拌柱实现与下搅拌柱的铰接连接,底层搅拌装置通过螺钉穿过不同位置的下调节固定孔实现对下搅拌柱伸出长度的调节,下调节槽的一端延伸至下转动板的边缘,另一端配合有下推板,下推板后设置有下推弹簧,下推板能在下推弹簧的推动下滑至下调节槽位于下转动板边缘的一端,并将下搅拌柱推至水平状态,中层传动结构包括有传动支架,传动支架包括有一体固定连接的顶支架板、左侧支架板以及右侧支架板,一个水平设置的顶部斜齿轮安装在顶支架板内壁上并能相对于顶支架板转动,左侧支架板内壁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左侧斜齿轮,左侧斜齿轮能相对于左侧支架板转动,右侧支架板在与左侧斜齿轮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竖直的右侧斜齿轮,右侧斜齿轮安装在右侧支架板上并能相对于右侧支架板转动,下转动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底斜齿轮,左侧斜齿轮以及右侧斜齿轮上部均与顶部斜齿轮咬合配合,下部均与底斜齿轮咬合配合,左侧支架板以及右侧支架板的底端分别与下转动板的左右两端密封配合且下转动板可相对于左侧支架板以及右侧支架板转动,顶支架板中部贯穿有顶支架孔,顶部斜齿轮中部贯穿有顶部齿轮孔,顶部斜齿轮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柱与上转动板固定连接,顶支架孔包括孔内环部和孔外环部,连接柱穿过孔外环部并能沿着孔外环部转动,传动支架的中部空腔中设置有电机固定架,电机固定架为一内设空腔、底部开口结构,电机固定架内的空腔中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从电机固定架的底部开口伸出并穿过底斜齿轮中心的齿轮孔与下转动板固定连接,电机固定架的架体上延伸出上连接杆、左连接杆以及右连接杆,上连接杆通过顶部齿轮孔、顶支架孔的孔内环部以及上板中心孔形成的通道与浇筑管底端固定连接,左连接杆穿过左侧斜齿轮中部的齿轮孔与左侧支架板固定连接,右连接杆穿过右侧斜齿轮中部的齿轮孔与右侧支架板固定连接,混凝土浇筑结构还包括有限位套筒,浇筑管和搅拌器均能置于限位套筒中,限位套筒能挡住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从竖直转到水平的行程路线,使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的外端抵在限位套筒的内壁上,上搅拌柱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减小上搅拌柱与限位套筒内壁摩擦阻力的上万向轮,下搅拌柱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减小下搅拌柱与限位套筒内壁摩擦阻力的下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桂琴;杨银环;匡艳芳;周媛;,未经张桂琴;杨银环;匡艳芳;周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2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