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8897.6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左其群;谢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富士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F24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观光 电梯 玻璃 井道 通风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供多层建筑使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为了使乘客能够观看轿厢外的景物,进而发展出了观光电梯。观光电梯主要安装于宾馆、商场和高层办公楼等场合,有一面或几面的同侧井道壁和轿厢壁是透明材料,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可以观看轿厢外的景物。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通道为透光的玻璃壁,通道内环境较为密封,且观光电梯的玻璃井道并不具有通风系统,致使玻璃井道内空气不流通,进而使观光电梯内温度过高且空气条件较差,影响观光电梯的使用。
因此,如何使玻璃井道内空气流通,进而降低观光电梯内温度,改善观光电梯内空气条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玻璃井道内空气流通,进而降低观光电梯内温度,改善观光电梯内空气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1)通过定时器定时,上午九时控制风扇开启;
2)通过所述定时器定时,上午十一时控制所述风扇关闭,并控制空调开启;
3)通过所述定时器定时,下午二时控制所述空调关闭,并控制所述风扇开启;
4)通过所述定时器定时,下午十八时控制所述风扇关闭。
优选地,所述步骤1)和所述步骤2)之间还包括通过计时器计时,所述风扇每开启五分钟后关闭,所述风扇每关闭五分钟后再次开启。
优选地,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之间还包括通过计时器计时,所述空调每开启五分钟后关闭,所述空调每关闭五分钟后再次开启。
优选地,所述步骤3)和所述步骤4)之间还包括通过计时器计时,所述风扇每开启五分钟后关闭,所述风扇每关闭五分钟后再次开启。
优选地,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之间还包括通过计时器计时,所述风扇每关闭五分钟后开启,所述风扇每开启五分钟后再次关闭。
本发明通过控制观光电梯玻璃井道内通风系统的风扇和空调的定时开启和定时关闭,使玻璃井道内的空气能够流通,进一步地降低观光电梯内温度,改善观光电梯内空气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玻璃井道内空气流通,进而降低观光电梯内温度,改善观光电梯内空气条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观光电梯玻璃井道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通过定时器定时,上午九时控制风扇开启;
S2通过定时器定时,上午十一时控制风扇关闭,并控制空调开启;
S3通过定时器定时,下午三时控制空调关闭,并控制风扇开启;
S4通过定时器定时,下午十八时控制风扇关闭。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控制方法中,上午九时控制风扇开启,由于上午九时光照开始变强,并透过玻璃井道的玻璃壁,玻璃井道内的温度开始升高,此时通过风扇使玻璃井道内的空气流通。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三时,光照更强,仅通过风扇不能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因此,此时关闭风扇并开启空调,通过空调使玻璃井道内的空气流通。下午三时至下午十八时,光照变弱,仅通过方式通风即可,此时关闭空调,开启风扇。下午十八时后,光照较弱,温度降低,关闭风扇即可。
本发明通过控制观光电梯玻璃井道内通风系统的风扇和空调的定时开启和定时关闭,使玻璃井道内的空气能够流通,进一步地降低观光电梯内温度,改善观光电梯内空气条件。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空调和风扇开关的时间,只要能够保证玻璃井道内空气的流通,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富士电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富士电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8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