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6901.5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高新华;方倩;徐金文;郭常青;宋晓波;孙春龙;张善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1/00 | 分类号: | C08G81/00;C09D187/00;C09D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富邦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揭玉斌;蔡志勇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硅 改性 饱和 聚酯树脂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高分子量线型树脂,具有光亮、丰满、硬度高、物理机械性能良好和耐化学腐蚀性、附着力、抗冲击性以及耐磨性较好等优点,饱和聚酯涂料具有涂膜具有极佳的柔韧性,与颜料的润湿性能好,不易泛黄、保光保色性好,优异的粘接性能和很好的硬度与韧性的平衡性能,但耐热性较差、施工性能不好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有机硅树脂是有机硅材料中极其重要的一类,因为它兼具备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所以有着双重性能,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有机树脂的特种高分子材料。
目前,制备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两种。物理共混法是将聚酯树脂与硅树脂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起来的方法。化学共聚法主要是通过缩聚反应在聚有机硅氧烷主链的末端或侧链连接上聚酯树脂,形成嵌段、接枝或互穿网络共聚物,借助化学键使这两种极性相差较大的聚合物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该法可改善两相间的相容性,抑制聚硅氧烷分子向表面迁移,使硅树脂和聚酯树脂在微观上达到均匀分散。因为它们的共聚物结合了彼此的优点而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大大提高改性树脂的性能,扩展其使用范围。
目前,国内外对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硅改性纯线型聚酯树脂,对改性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比较少见。在大多数文献报道中,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共聚物的合成采用的是聚酯树脂大分子中的羟基与硅树脂的烷氧基发生酯交换反应。且所制备的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需要中高温加热固化成膜,在涂料中主要应用于卷钢表面的烤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
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在固化剂配合下可以常温固化。
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式中n为1.2.3……12,式中m为1.2.3……30,式中R1为—CH3或式中R3为—CH2—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是有机硅树脂与氨基树脂在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下接枝后,再与饱和聚酯树脂接枝合成的。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饱和聚酯树脂满足氨基树脂、有机硅树脂和饱和聚酯树脂的摩尔比为1:3:6,占总投料量的50-70%重量比。
所述的氨基树脂具有以下结构:
式中R2为—CH2OCH3或—CH2OCH2CH2CH2CH3
选自江苏三木公司的5817甲醚化氨基树脂、5860丁醚化氨基树脂或5830混醚化氨基树脂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硅树脂具有以下结构:
式中m为1.2.3……30,式中R1为—CH2或
选自迈图公司的TSR175、美国Dowconing公司3074、Z6018等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硅树脂与氨基树脂接枝物具有以下结构:
式中m为1.2.3……30,式中R1为—CH3或式中R2为—CH2OCH3或—CH2OCH2CH2CH2CH3,式中R3为—CH2—
所述的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以下结构:
式中n为1.2.3……12,式中R1为—CH2或
选自佛山高明同德化工有限公司的AK3020、AK3070和美国奥斯浦SN470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
所诉的溶剂可以是酮类和苯类的混合溶剂,例如丙酮、丁酮、环己酮、环戊酮或苯、甲苯、二甲苯。最优选是环己酮、环戊酮中任选一种和甲苯、二甲苯中任选一种混合组成的溶剂。用量是总投料量的30-50%重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6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