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涉及输电路径的电力交易流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8754.7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3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亚先;杨争林;耿建;程海花;薛必克;姚建国;邵平;龙苏岩;徐骏;吕建虎;黄春波;郭艳敏;王高琴;张显;李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涉及 输电 路径 电力 交易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涉及输电路径的电力交易流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构建网络模型;(2)设定电能交换送出方和受入方;(3)全遍历物理输电路径;(4)设定优化参数;(5)建立电力交易流优化模型;(6)进行优化计算。该方法通过全遍历输电路径,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优化,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实现交易流优化,将复杂的非线性路径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有助于提高电力交易流优化的实用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自动化领域的优化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涉及输电路径的电力交易流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资源中心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特点决定了电力资源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配置。尤其是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受地区经济水平和用电量水平的限制,本地区无法完全接纳,通过大电网、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消纳成为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
以特高压为主的跨区跨省电网的快速建设为跨地区电力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跨区跨省电力交换通道的骨干网架,横纵交错,逐渐呈网格化,多个电力的供应方与多个电力的受入方开展跨地区电力交换时,可选择的输电路径非常多,由于不同地区的电力供应方以及电力受入方,其电能价格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的电力供应方与受入方的组合方式,将导致总体经济效益的差异,此外,由于电力通过输电通道输送时存在网络损耗,因此,同一供应方、受入方组合通过不同输电路径开展电力输送,其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需要通过精确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交易流的优化。
对目标进行优化时,还存在大量的限制条件,主要体现为:电力供应方电力供应量不能超过其在当前优化周期内的实际供应能力,输电通道上输送的电力不能超过其在当前优化周期内的最大输送能力。
目前,受制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力跨区跨省交易一般按照供需平衡的需求确定交易计划安排,这既缺少全局性的优化,也缺少从购电成本、环保要求等方面来进行优化,进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涉及输电路径的电力交易流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全遍历输电路径,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优化,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实现交易流优化,将复杂的非线性路径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有助于提高电力交易流优化的实用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涉及输电路径的电力交易流优化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构建网络模型;
(2)设定电能交换送出方和受入方;
(3)全遍历物理输电路径;
(4)设定优化参数;
(5)建立电力交易流优化模型;
(6)进行优化计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包括在电网物理模型(开关、刀闸、机组、线路等物理设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即参与交易优化的售电、输电主体层级或者购电主体电压等级等),将机组聚合为区域聚合发电节电、省聚合发电节点、省内分地区聚合发电接点,以及电厂聚合发电节点,将线路聚合为输电通道,在物理模型参数基础上,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得到聚合后节点的参数,构建形成包括发电聚合节点、输电通道、购电聚合节点的聚合网络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包括根据电能交换参与方,设定参与主体;售电主体称为电能送出方,购电主体称为电能受入方,按照电能交换的实际需求,设定电能送出方和受入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包括根据电能交换送出方和受入方,生成所有电能交换送出方和受入方组合及其经历的物理输电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优化参数包括需求备用比例限额和联络线输电容量比例限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87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