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P下线实时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0610.7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创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晓刚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p 下线 实时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监测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AP下线实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用户对于无线数据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WLAN具有接入速率高、部署速度快、成本低廉以及可扩展性好等优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分流无线数据流量,因此国内运营商不断加大WLAN网络建设的投入,WLAN承载的用户日益增加,规模日趋庞大。AP是WLAN中直接与用户终端通信的接入设备,数量众多,AP下线是WLAN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网络故障。当某一个热点出现大批量AP下线时,会导致该热点服务区域网络速率降低甚至出现网络中断的情况,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接入体验。现有WLAN网络监控、管理方面的网管软件一般都是针对独立的AP设备上、下线进行告警,但是不能统计某个热点区域的下线率情况,WLAN网管与运营商业务的不对接给WLAN网络的运维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网络速率低,运营维护麻烦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AP下线实时监测系统。
一种AP下线实时监测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层和数据呈现层,为了把底层的分布式数据采集和上层的数据呈现完全隔离,数据存储层引入了数据库。数据存储层负责计算各热点下的AP下线率、相关数据的存储;数据呈现层负责系统运行结果以及AP下线状态的实时呈现。本发明其特征在于:设有数据采集层,负责与WLAN网元设备通过SNMP通信(包括主动采集和Trap消息接收两个方面),并将采集的AP在线与否的数据交付给数据存储层。
WLAN的架构是AC对AP进行集中管理,从AC上采集AP的相关数据,只需要连通AC就可以采集到AP的相关数据。要确定每个热点下线AP数目以及AP下线率,需要AP与热点的从属关系。运营商的网络规划资料中有热点名称与AP的Mac地址对应关系,可以利用AP的Mac地址作为关键字进行匹配。因此把AP在线状态和AP的Mac地址同时进行采集,就可以确定每个热点区域AP的下线数目和下线率。其特征在于:AP下线状态的确定方法:设备的SNMP管理信息库(MIB)中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惟一的OID(对象标识符),该标识符由所在MIB树中的位置决定。在AP设备的MIB库中,有相应的OID代表AP的在线状态,取值分别为0,1。其中0表示下线,1表示上线。通过采集OID的实例值确定AP是否下线。
Trap消息中有相应的AP上下线的告警APOnlineTrap、APOfflineTrap。这两种告警的明细包括告警的序列号、网元名称、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原因码、告警原因、告警时间、告警详情(包括告警标题、告警内容)以及AP的MAC。我们可以通过告警的类型(上线还是下线)以及AP的MAC地址确定相关AP的在线状态。
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频率的确定,由于AP数量为数万个,根据实际的网络带宽、服务器的承载力以及运营商对于数据实时性的要求,确定采集频率为15分钟,在15分钟间隔内使用Trap消息及时更新AP在线状态情况。
系统部署的硬件运行环境为:操作系统64bitWindowsServer
2008R2,服务器以百兆带宽接入WLAN网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SNMP定时轮询采用了多线程技术,根据实际的部署环境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线程数目,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系统数据采集准确、稳定,达到了实时监测AP下线情况的设计目标,帮助运营商实现了WLAN业务隐患和故障的快速定界。
附图说明
图1为系统结构图。
其中,1-配置、2-用户、3-采集模块显示、4-查询模块显示、5-数据表文件、6-SNMP主动轮询、7-故障、8-入库接地、9-IMP消息接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创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创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0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