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压铸机集尘罩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07030.6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3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达;张庆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川大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津南经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压铸机 集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铸机集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压铸机集尘罩。
背景技术
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最初用于压铸铅字。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又从节能、节省原材料诸方面出发,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压铸机的时候,需要向模具中加注辅助剂,然后,再用较大的力挤压模具使得原料成型,然而,由于压铸机的工作腔内非密封结构,从而使得在工作的时候,添加的辅助剂飞溅,造成了加工设备以及工作车间的污染。鉴于此,人们设计出了压铸机集尘罩,用以收集在工作时,产生的污染物。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机集尘罩多为锥形体,体积大,向上抽气的结构,吸尘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加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压铸机集尘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机集尘罩多为锥形体,体积大,向上抽气的结构,吸尘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加工作业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压铸机集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子主体、下挡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挡板两侧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罩子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后端部均与所述罩子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罩子主体的后侧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用于连接风道;所述罩子主体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抽风设备连接,所述风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罩子主体连接,另一端为第一斜面接口,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抽风设备连接,另一端为第二斜面接口,所述第一斜面接口和第二斜面接口倾斜角度相配合且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两者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斜面接口和第二斜面接口的倾斜角度为5°以内;所述风道设置有控制蝶阀,所述控制蝶阀包括挡板、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风道上,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风道内部,其形状与所述第一管路横断面形状相配合,所述挡板固定在轴上,当所述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挡板旋转,所述轴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气缸的气缸活塞杆相连接,所述轴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气缸活塞杆铰接;所述风道上还设置有防火阀;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罩子主体可在平移机构上移动;还设置有过载保护装置,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设置有固定孔,通过在所述固定孔中插入固定件将两者固定,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移动装置连接,所述固定件受到的扭力超过预设阀值的时,可折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侧向抽风结构,且罩子主体内部设置有气流导向结构,抽风形成的负压中心保持在罩子主体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直流,且排尘无死角,排尘效果好;将风道设置为断开的两段,可以增加使用的灵活性,例如将罩子主体设置为可移动式的,这样的话,便于取出或放置工件等等,解决了传统的固定风道占用车间有限空间较多,从而实际工作效率的问题;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控制蝶阀,使得当更换模具或者吊装产品时,集尘罩打开,驱动气缸伸出活塞杆,活塞杆带动连接杆使得轴旋转从而带动挡板旋转,从而使得挡板闭合第一管路,正常工作时,驱动气缸缩回活塞杆,活塞杆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带动轴旋转,从而带动挡板旋转使得第一管路通路,可有效防止防止排风机空运转,从而降低排风机的效果;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防火机构,当检测到有火星时,切断所述第三管路内的通道,从而,避免了火灾的发生;将集尘罩罩体设置为上述结构,在靠近机械手一侧,设置梯形缺口,增加了机械手的摆臂空间;当移动受阻时,两个传动轮之间的固定件会折断,从而使得电机仍可旋转,避免了烧毁电机,造成较大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a;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b;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集尘罩结构示意图a;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集尘罩结构示意图b;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过载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子主体,101-下挡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排风口,2-风道,3-防火阀,4-控制蝶阀,5-电机过载保护装置,6-涨紧装置,7-尾部固定装置,8-H型钢支架,9-移动装置,10-链条传动装置,11-防翻装置,12-斜面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川大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川大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7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定位精度和机械性能的模具
- 下一篇:含多种玻璃着色剂的包晶钢保护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