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5337.2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4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本;张红梅;王彬;娄玉良;孙文盛;杨红华;郑君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51/00;C08K5/00;C08K5/20;C08K5/098;C08K5/134;C08K5/526;C08F279/00;C08F212/08;C08F220/44;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高龙鑫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尼龙 共混物 合金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胶乳的制备
(a1)将去离子水、大粒径聚二烯烃胶乳、活化剂、引发剂的一部分加入 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50-80℃;
(a2)将预先混合有乳化剂、引发剂剩余部分、分子量调节剂、接枝单体 的混合物加入至步骤(a1)的反应釜中,反应时间4-7小时,再加入还原剂反 应1-2小时,制得特种ABS接枝胶乳;
(b)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粉料的制备
将由步骤(a)制得的接枝胶乳经凝聚、脱水干燥后制得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接枝粉料;
(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
将由步骤(b)制得的接枝粉料与尼龙、润滑剂、抗氧剂共混经双螺杆挤 出机混炼造粒后制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
其中,在步骤(a2)的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烷基酯、酰胺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各成分的用量分别为:
去离子水160-200重量份、
大粒径聚二烯烃胶乳45-75重量份、
活化剂5-15重量份、
引发剂0.1-2.5重量份、
乳化剂1.5-4.5重量份、
分子量调节剂0.05-1.25重量份、
接枝单体:苯乙烯14.5-35.5重量份、
丙烯腈7.5-15.5重量份、
还原剂0.01-0.2重量份、
丙烯酸烷基酯1-5份、
酰胺类化合物大于0小于等于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引发剂的一部分为引发剂总量的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各成分的用量分别为:
接枝粉料20-50重量份、
尼龙50-80重量份、
润滑剂0.3-2重量份、
抗氧剂0.5-1.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由脱盐水80-99重量份、葡萄糖0.6-6.0重量 份、焦磷酸钠0.45-6重量份、FeSO4·7H2O0.001-0.02重量份组成;
所述乳化剂为油酸钾、松香酸钾、脂肪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正十二碳硫醇或叔十二碳硫醇;
所述还原剂为葡萄糖、乳糖、吊白块、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 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聚二烯烃胶乳粒径为280-320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合金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聚二烯烃胶乳为聚丁二烯、丁苯胶乳、丁腈胶 乳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 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粒径聚二烯烃胶乳为50-65份。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 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尼龙共混物 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氧化氢、叔丁基 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羟基异丙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53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PA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泡沫吸声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