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辊间距调节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4211.3 | 申请日: | 2014-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丁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同申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32 | 分类号: | B02C4/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距 调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涉及一种轴辊间距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碎粒机是一种将制粒机生产的并经冷却器冷却后的较大颗粒饲料产品破碎成所需要的较小颗粒饲料产品的饲料加工设备。该机主要由电动机、带传动装置、喂料装置、轧辊、气缸、机壳等组成。
碎粒机主要工作部件是平行安装的相向回转的主动辊和从动辊。其中,主动辊安装在轴承体内,而从动辊安装在可调节的轴承体内,轴承体安装在轴承座上。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间距往往是可调的,现有的调节方法主要是通过螺栓调节轴承座的位置,从而调节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间距。现有的调节方式螺栓直接连接在轴承座上,所以要求螺栓强度高,螺栓和轴承座之间连接牢固,否则可能出现轴承座脱落或者螺栓断裂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承座之间连接稳定的轴辊间距调节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轴辊间距调节结构,其中,包括连接板、调节丝杠、压簧和锁紧螺母,所述连接板一端铰接于破碎机机座上,另一端与调节丝杠一端铰接,连接板中部设有轴承座的安装孔,所述压簧套设在调节丝杠上,调节丝杠靠近连接板一端设有弹簧座,压簧一端与弹簧座相抵,另一端与机座相抵,所述锁紧螺母与调节丝杠远离连接板一侧连接,压簧与锁紧螺母位于机座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从动辊两侧的轴承安装座上均需要装配本发明的结构,以一侧为例进行说明。将主动辊和从动辊的间距调小时,将锁紧螺母拧松,由于压簧原来处于压紧状态,压簧在弹簧座上施加朝主动辊的力,弹簧座连接在调节丝杠上,所以调节丝杠朝主动辊一侧移动,调节丝杠一端与连接板一端铰接,而连接板下端与机座铰接,所以调节丝杠带动连接板转动并靠近主动辊,从而使从动辊与主动辊间距减小。将主动辊和从动辊的间距调大时,将锁紧螺母拧紧,调节丝杠朝相反方向移动,压簧被压缩,调节丝杠拉动连接板,连接板反向转动并远离主动辊,从而使从动辊与主动辊间距增大。本发明将轴承安装座安装在连接板中部,通过调节丝杠、压簧和锁紧螺母调节连接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调节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间距,本方案取消了螺栓直接连接轴承安装座的方式,所以也不会出现轴承座脱落或者螺栓断裂的问题,所以能保证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承座之间连接稳定。
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母上设有手轮。通过手轮控制调节丝杠的轴向移动,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更省力。
进一步,所述调节丝杠位于锁紧螺母外侧的位置还设有压紧螺母。锁紧螺母外侧通过压紧螺母压紧后,调节丝杠上的螺纹不会轻易损坏变形。
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母与机座间设有垫圈。拧动锁紧螺母过程中,锁紧螺母不会与机座之间产生摩擦,而是与垫圈之间摩擦,当垫圈或锁紧螺母磨损后更换就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轴辊间距调节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轴辊间距调节结构,其中,包括连接板7、调节丝杠1、压簧2和锁紧螺母3,连接板7一端铰接于破碎机机座上,另一端与调节丝杠1一端铰接,连接板7中部设有轴承座的安装孔71,压簧2套设在调节丝杠1上,调节丝杠1靠近连接板7一端设有弹簧座8,压簧2一端与弹簧座8相抵,另一端与机座相抵,锁紧螺母3与调节丝杠1远离连接板7一侧连接,压簧2与锁紧螺母3位于机座两侧。
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母3上设有手轮4。通过手轮4控制调节丝杠1的轴向移动,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更省力。
调节丝杠1位于锁紧螺母3外侧的位置还设有压紧螺母5。锁紧螺母3外侧通过压紧螺母5压紧后,调节丝杠1上的螺纹不会轻易损坏变形。
锁紧螺母3与机座间设有垫圈6。拧动锁紧螺母3过程中,锁紧螺母3不会与机座之间产生摩擦,而是与垫圈6之间摩擦,当垫圈6或锁紧螺母3磨损后更换就行。
具体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同申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同申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4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