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心旋转膜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3512.4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2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金坚 |
主分类号: | B01D63/16 | 分类号: | B01D6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99 广东省肇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心 旋转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膜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心旋转膜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综合高分子、化工、生物、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边缘性科学,对改变产业界的能源结构、环境保护及新技术的发展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膜过滤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固液分离领域。尤其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膜分离技术被寄予很高期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之一。
目前,传统的膜分离一般都采用静态的过滤方式,即在滤筒上开设多个滤孔,然后在滤筒上固定套装有膜制品,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小于膜孔的溶剂则透过膜上的微孔从高压侧流向低压侧成为透过液,比膜孔直径大的微粒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分离的目的。然而,采用这种静态膜过滤的方式容易导致胶体粒子以及溶质大分子在膜表面或膜孔内产生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发生膜面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现象,导致膜渗透通量降低与分离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偏心旋转膜过滤装置,可较好地解决膜面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现象,显著提高膜渗透通量,大幅度改善膜的分离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心旋转膜过滤装置,包括固定壳、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壳顶部的旋转套、用于驱动旋转套工作的电机、位于固定壳的空腔内的滤筒,所述滤筒为上端开口且呈中空状的结构,所述滤筒的圆周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滤孔,所述滤筒的外圆周壁上固定套装有外轮廓与滤筒外轮廓相匹配的膜件,所述固定壳的顶部上设置有朝向滤筒开口处的进液口,所述固定壳的底部安装有出液管,所述旋转套底部的两侧向下延伸有两根连接杆,所述滤筒铰接在该两根连接杆上,所述滤筒的质心与旋转套的中心线相偏离。
优选地,所述滤筒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杆的配合形成干涉,使滤筒的质心偏离所述旋转套的中心线。
优选地,所述滤筒的中心线与旋转套的中心线相偏离。
优选地,所述两根连接杆和滤筒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旋转套的中心线的向下延长线相交,且该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滤筒的中心线不相交。
优选地,所述两根连接杆和滤筒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旋转套的中心线的向下延长线不相交,且该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滤筒的中心线相交。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反冲洗进水管,所述固定壳的底部还安装有反冲洗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固定壳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入口,所述固定壳的顶部还设置有放空口。
优选地,所述固定壳包括壳主体、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主体顶部的上壳、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主体底部的下壳。
优选地,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安装有激振器。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待过滤的固液混合物从进液口处流入至滤筒内,然后启动电机,带动旋转套的旋转,接着带动滤筒的同步旋转,能从膜件上穿透过去的液体从出液管处流出,不能从膜件上穿透过去的固体颗粒则被截留在滤筒内,由于滤筒铰接在旋转套的连接杆上,因此,滤筒在与旋转套同步旋转的同时,还可沿垂直于旋转套的轴线方向转动,而且滤筒的质心与旋转套的中心线相偏离的设置,使得滤筒在同样大小的转速下,滤筒内的液体受到的离心力更大,从而有效防止液体中的胶体粒子以及溶质大分子在膜表面或膜孔内产生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的现象,从而使得本发明可较好地解决膜面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现象,显著提高膜渗透通量,大幅度改善膜的分离性能;同时,滤筒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连接杆的配合形成干涉,使滤筒的质心偏离所述旋转套的中心线,在固定块和连接杆的配合下,较方便的实现了滤筒的质心偏离所述旋转套的中心线,从而使得滤筒在同样大小的转速下,滤筒内的液体受到的离心力更大;另外,出液管上安装有反冲洗进水管,固定壳的底部还安装有反冲洗出水管,在电机的反转下,可现实反冲洗的设计,反冲洗后的液体从反冲洗出水管内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金坚,未经肖金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3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溶性稀释剂制备聚偏氟乙烯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瓷球脱硫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