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炎水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03291.0 申请日: 2014-11-29
公开(公告)号: CN104436130A 公开(公告)日: 2015-03-25
发明(设计)人: 高春娟 申请(专利权)人: 高春娟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3/12;A61P7/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5765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肾炎 水肿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肾炎水肿的药物,具体的说属于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肾脏是身体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当肾脏患病时,致使水分不能排出体外,潴溜在体内时,称为肾性浮肿。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轻者眼睑和面部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或并有胸水、腹水。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无可见的浮肿,仅有体重增加或在清晨眼睑稍许肿胀。重者可全身明显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致体重增加数十公斤(重度浮肿)。最常见的应该是指凹性水肿,即用手指按下去你会看到出现凹陷。 

因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为肾性水肿。肾性水肿既是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又是诊断肾炎的重要线索,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肾炎水肿和肾病性水肿。

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潴溜,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潴溜,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主要是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滞留所致。其实质是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而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的相应减少。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发生肿胀和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堆积和充塞囊腔,使后者变得狭窄,以致通过肾小球的血流大为减少,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又明显下降,其结果是肾小球钠水滤过显著下降。但此时完整的肾小管仍以正常速度重吸收钠和水,故产生高渗性少尿甚至无尿。大量钠水滞积于体内,引起血浆容量和血管外细胞外液量的明显增多,组织间液因而增多而不能被淋巴回流所代偿,于是出现全身水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因炎症而通透性增高,故可出现蛋白尿,但低蛋白血症不明显。当然钠水滞留可稀释血浆蛋白,但此因素引起次要作用。

肾炎水肿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肾炎水肿能够导致肾功能衰竭,肾炎种类很多,肾炎水肿是一种由于感染后病变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急性肾炎水肿的临床表现为:轻者仅为眼睑浮肿,严重时可延及全身,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胸水、腹水、尿中泡沫增多、全身不适、乏力、腰痛、尿频、纳呆等症状,部分病人可存在前驱感染如咽痛、身热、皮肤溃疡等的症状。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种长病程的以尿蛋白、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感染(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淀,而致两侧肾脏的肾小球发生急性弥漫性及免疫性炎症病变,以水肿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一切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这是在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源广,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治疗探求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国内外肾病界共同努力的目标。现在病人常服用的是各种治疗肾炎的西药,而这些药物中,有的药物副作用大,有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的由于剂型等原因,治疗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临床医疗用药需求及中医组方辩证原则出发,提供一种治疗肾炎水肿的配伍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给一种既能够对肾炎水肿起到很好的治疗或缓解症状作用,具有治疗好、周期短、价格低、副作用小等优点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是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桑白皮18-22份、茯苓皮18-22份、大腹皮18-22份、玉米须8-12份、车前子18-22份、生姜皮8-12份、槟榔8-12份。优选配方:桑白皮20份、茯苓皮20份、大腹皮20份、玉米须10份、车前子20份、生姜皮10份、槟榔10份。以上药方中“份”指的是“克”,比如桑白皮18-22份,也就是桑白皮18-22克。

所述的药剂为汤剂、胶囊、丸剂或片剂,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一)所述胶囊、丸剂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取方中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生姜皮、槟榔粉碎筛析;(2)将步骤(1)中筛制的混合物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过滤,将虑液浓缩成70-80度时相对密度为1.0-1.6的稠膏;(3)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4)将步骤(3)中的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将步骤(3)中的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物,加水煎煮的最佳次数为2次,第一次为60-80分钟,第二次为40-60分钟。

(二)所述片剂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春娟,未经高春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3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