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0986.3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旺;袁静;黄锡钢;陈金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阳政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隧道 上浮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隧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若干沿隧道长度方向分布的贯通至地面的竖孔;制作出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竖钢筋和横钢筋,竖钢筋和横钢筋交叉形成节点和网孔,所述竖钢筋位于相邻的横钢筋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一曲线结构段,所述横钢筋位于所述竖钢筋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曲线结构段;
第二步、在所述钢筋网内安装爆炸装置;
第三步、将安装有爆炸装置的钢筋网放到所述竖孔的底端;
第四步、引爆位于钢筋网中的爆炸装置,爆炸装置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在竖孔的底端形成孔径大于竖孔孔径的大径段、爆炸装置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还使得所述第一曲线结构段和第二曲线结构段被拉伸而使得所述钢筋网伸展到所述大径段内;
第五步、将混凝土浇注到所述大径段内而形成内芯,所述内芯同所述钢筋网粘接在一起而形成阻力脚;
第六步、在隧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混凝土结构的侧壁,侧壁的下端同阻力脚的内芯以一体结构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第七步、在隧道上方形成混凝土结构的顶壁,顶壁的两端同两个侧壁以一体结构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的爆炸装置中设有若干子弹头结构的金属头,所述金属头的尖端同所述网孔对齐;第四步中爆炸装置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使得所述金属头经所述网孔穿出而形成位于所述大径段壁上的弹孔,第五步中浇铸混凝土时,混凝土也流入到所述弹孔中而形成同金属头粘接在一起的助力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头的周面上设有沿金属头轴向延伸的刀片,所述刀片的刃口位于所述刀片沿金属头径向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远离助力爪的一端同所述金属头之间为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同所述金属头之间的抗拉强度为80兆帕到120兆帕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竖孔的下端低于隧道的底面,进而使得所述助力脚的下端低于所述隧道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脚的上端低于所述隧道的底面的距离为20厘米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竖钢筋和横钢筋在所述节点处焊接在一起。
9.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方法所形成的防止隧道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隧道上方的顶壁和位于隧道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和侧壁都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顶壁和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侧壁的下端设有助力脚,所述助力脚沿隧道宽度方向最大处的尺寸大于所述侧壁的厚度,所述助力脚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内芯和包裹并粘接在所述内芯外部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竖钢筋和横钢筋,竖钢筋和横钢筋交叉形成节点和网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隧道上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脚设有助力爪,所述阻力爪的一端同所述内芯以一体结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阻力爪的另一端粘接有子弹头结构的金属头,所述助力爪同所述内芯的连接处位于钢筋网的网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09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地温隧道隔热散热衬砌结构
- 下一篇:一种盾构机磨削穿越群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