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星差动延伸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7906.3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5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F16H48/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差动 延伸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行星差动延伸率控制方法,是对于采用行星差动延伸率控制的拉矫机组,当生产参数处于动态调节时,稳定带钢实际延伸率ε和带钢张力的控制方法;所述采用行星差动延伸率控制的拉矫机组包括二支入口张力辊组、拉弯矫直机、二支出口张力辊组;有一台主传动电机通过主轴与齿轮分别驱动各行星差动齿轮组中的太阳轮,还有四台差动电机分别驱动各行星差动齿轮组中的差动轮,各行星差动齿轮组中的一体化行星轮的输出端分别驱动四支张力辊;
设定:
主轴与四个太阳轮之间的传动比为izi、各太阳轮主轴线速度为Vzi(i=1~4);
四台差动电机分别驱动四个差动轴,四个差动轴与各自差动轮之间的传动比为ici,四个差动轴线速度为Vci(i=1~4);
四个张力辊(R1~R4)的辊径分别为D1~D4;
各个行星轴线速度分别为V1~V4;
带钢速度设定值为Vs;
主轴和差动轴速度分配系数为K;
入出口张力辊组之间速度延伸率为ε,ε={(V3-V2)/V2}×100%;
入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为F;
入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为F1;
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为F2;
定义张力辊R2作为主速度辊,所述主速度辊线速度为V2,其余张力辊(R1、R3、R4)是从速度辊;
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1#~6#算法模块,还有7#赋值模块,其中:1#算法模块是主轴和差动轴速度分配算法模块、2#算法模块是主轴线速度算法模块、3#算法模块是差动轴线速度算法模块、4#算法模块是入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算法模块、5#算法模块是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算法模块、6#算法模块是入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算法模块、7#赋值模块是参数初始化赋值模块;稳定带钢实际延伸率ε和带钢张力的控制方法如下:
分解主轴设定线速度和差动轴设定线速度,由1#算法模块计算主轴和差动轴速度分配系数K,设定K=Vce/(Vze+Vce),Vc2=Vs×K,式中:Vce是差动轴线速度,Vze是主轴线速度,所计算的K值及Vc3值是主速度辊的速度基准设定值,也是行星差动齿轮组延伸率系统的速度基准值;
由2#算法模块计算驱动各太阳轮的主轴线速度,主速度辊R2的主轴线速度计算公式为Vz2=Vs×(1-K);将其它从速度辊的太阳轮速度都折算到主轴,并以主速度辊(R2)为基准,计算公式为:
Vz1=Vz2×(iz2/iz1)×(D1/D2),Vz3=Vz2×(iz2/iz3)×(D3/D2),Vz4=Vz2×(iz2/iz4)×(D4/D2) ;
其作用是考虑到模块的适用性,所以模块参数采用形参方式,同时考虑到长时间生产后,各个张力辊需要对辊面进行修磨,经过修模后会造成各个辊的实际辊径不同,这会造成各个行星轴输出的辊面线速度偏差,通过此计算模块可以修正这些偏差;
由3#算法模块计算每支辊子的差动轴线速度,其中主速度辊R2的差动轴线速度如第⑴步所述,其余各辊差动轴线速度计算公式为Vci=Vi-Vzi(i=1,3,4);
其作用是计算各个差动轴的速度设定值,达到系统延伸率控制的要求;
由4#算法模块计算入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F1和张力辊R1行星轴线速度V1;
当V2为定值且调节Vc1值时,F1=(Vz1+Vc1)/V2,V1=Vz1+Vc1;
当Vc1值停止调节时,保存此时刻的F1值,此时V1=V2×F1;
其作用是通过改变张力辊R1与张力辊R2之间的速度比率关系V1=V2×F1,通过这种手段控制它们之间的带钢张力大小,当F1增加时,它们之间带钢张力减少;当F1减少时,它们之间带钢张力增加,在保证速度V2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Vc1值的大小来实现F1值的增减;
由5#算法模块计算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F2和张力辊R4行星轴线速度V4;
当调节Vc4值时,F2=(Vz4+Vc4)/V3,V4=Vz4+Vc4;
当Vc4值停止调节时,保存此时刻的F2值,此时V4=V3×F2;
其作用是通过改变张力辊R3与张力辊R4之间的速度比率关系V4=V3×F2,通过这种手段控制它们之间的带钢张力大小,当F2增加时,它们之间带钢张力增加;当F2减少时,它们之间带钢张力减少,在保证速度V3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Vc4值的大小来实现F2值的增减;
由6#算法模块计算入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F和张力辊R3行星轴线速度V3;
当调节Vc2值时,F=(Vz3+Vc3)/V2;V3=Vz3+Vc3,V2=Vz2+Vc2;
当Vc3值停止调节时,保存此时刻的F值,此时V3=V2×F×(1+ε);
当控制方式为延伸率控制方式时F=1;
当控制方式为张力控制方式时ε=0;
其作用是通过改变张力辊R2与张力辊R3之间的速度比率关系, V3=V2×F×(1+ε),其中V2=Vs,通过这种手段控制它们之间的带钢张力大小;当F增加时,张力辊R2与张力辊R3之间的带钢张力增加;当F减少时,张力辊R2与张力辊R3之间的带钢张力减少;在保证速度V3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Vc3值的大小来实现F值的增减;
由7#赋值模块对各计算参数进行初始化赋值;其中入出口张力辊组之间速度延伸率ε的初始值为0,入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F、入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F1和出口张力辊组之间张力调节系数F2的初始值均为1;
其作用是将相关参数初始化到一个合理值,用于程序第一次执行或者由于人员误操作后,关键参数快速恢复到一个缺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79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