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1818.2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3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杨;徐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K9/02;C08K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乳酸 医用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也称聚丙交酯,是一种以植物资源为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备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其无毒、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吸收,资源可再生,在体内降解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2O,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聚乳酸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成为国际的研究热点。但是,聚乳酸存在着韧性差的问题,通常需要加入增塑剂来改性,但常用增塑剂如聚己内酯、聚乙二醇等达不到对聚乳酸的韧性的改性的要求,且在制备过程中,增塑剂会向表面迁移,达不到增塑的效果。此外,聚乳酸的结晶速度慢,成型制品收缩率大,尺寸稳定性差,也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由聚乳酸和碳纳米管原位复合而成,其中,聚乳酸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5~0.35。
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纳米管加入到由HNO3和H2SO4组成的混合酸中,配制成浓度为0.01~0.1g/mL的溶液,将溶液加热至回流,反应30~60min,过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弱酸性,在50~60℃下真空干燥12~24h后,置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30~60min,制得羧基化的碳纳米管溶液,备用;
(2)在氮气气氛中,将聚乳酸添加到步骤(1)制得的羧基化的碳纳米管溶液中,并加入交联剂,在30~40℃下反应12~24h,静置脱泡,涂于基板表面,在35~45℃下恒温干燥,揭膜,即得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
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步骤(2)中,HNO3和H2SO4的质量比为1:1。
步骤(2)中,所述交联剂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0.05~0.1:1。
步骤(2)中,所述交联剂为溴化亚铜或辛酸亚锡。
步骤(2)中,所述基板为ITO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板。
本发明提供的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将碳纳米管与聚乳酸原位复合,在保留有聚乳酸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提高了聚乳酸的机械性能,使其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均有所提高,应用领域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150g碳纳米管加入到由HNO3和H2SO4按质量比为1:1组成的混合酸中,配制成浓度为0.01g/mL的溶液,将溶液加热至回流,反应30min,过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弱酸性,在50℃下真空干燥24h后,置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羧基化的碳纳米管溶液,备用;
(2)在氮气气氛中,将1kg聚乳酸添加到步骤(1)制得的羧基化的碳纳米管溶液中,并加入7.5g溴化亚铜,在30℃下反应24h,静置脱泡,涂于ITO玻璃表面,在35℃下恒温干燥,揭膜,即得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
实施例2
(1)将200g碳纳米管加入到由HNO3和H2SO4按质量比为1:1组成的混合酸中,配制成浓度为0.03g/mL的溶液,将溶液加热至回流,反应40min,过滤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弱酸性,在50℃下真空干燥24h后,置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分散40min,制得羧基化的碳纳米管溶液,备用;
(2)在氮气气氛中,将1kg聚乳酸添加到步骤(1)制得的羧基化的碳纳米管溶液中,并加入16g溴化亚铜,在30℃下反应24h,静置脱泡,涂于ITO玻璃表面,在35℃下恒温干燥,揭膜,即得碳纳米管/聚乳酸医用复合薄膜。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1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