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晚期血栓形成的药物洗脱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90060.0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2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薛燕;刘肖;孙安强;任长辉;邓小燕;樊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91 | 分类号: | A61F2/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晚期 血栓形成 药物 洗脱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内支架,特别是一种药物洗脱支架。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经介入支架植入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扩张、再通。支架作为支撑血管的管状物,完全解决了术后血管弹性回缩所引起的再狭窄,使术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约20%~30%。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疗效高、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案。裸支架放置对血管的刺激会引起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产生一定的增生,可导致血管(尤其是小直径血管)的再次闭塞,迫使患者二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痛苦和家庭负担。为了解决平滑肌增生引起的再狭窄,人们设计出药物涂层支架可以抑制平滑肌的增殖与迁移,但同时也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延迟血管内皮化,延迟血管的自然愈合。内皮化不完全,细胞外基质被高度暴露可以激活凝血反应,形成血栓,血栓聚集成块会再次引起血管内再狭窄。数据统计表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再狭窄的疗效优于金属裸支架,但是体内血栓发生率显著增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依然保持着15%至20%的血管再狭窄率,其中血栓是引起再狭窄的重要因素,因此,药物洗脱支架内的血栓形成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药物洗脱支架的血栓形成问题,临床上采用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栓形成,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着血流动力学的发展,研究表明,靠近血管壁面的局部高流速以及高壁面剪切力可以使凝血因子分泌速率减少,使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栓溶解剂等的分泌速率增加;同时,支架丝的设计、支架的结构又是影响局部血流的关键。因此,设计出一款药物洗脱支架,能够优化局部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提高支架内局部的流速和壁面剪切力,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长期存在血栓形成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血管内药物洗脱支架,使得植入支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降低,从而使促进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减小,从而防止支架再狭窄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血流动力学改变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支架,该支架丝的横截面为一种穿孔的形状设计。此设计灵感源于大坝开闸放水后,可以使下游的水流速度升高,下游淤积的泥土冲散则说明壁面剪切力增加。
在保证支架丝本身不会发生因穿孔设计导致断裂的前提下,所述血管内支架的穿孔大小可以是低于最大上限的任意值,穿孔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比如圆形、椭圆、正方形。
所述血管内支架的编织方式或形状可采用任一种现有血管支架的编织方式或者形状。
所述血管内支架可以是金属支架也可以是药物涂层支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商业支架相比,可以优化支架植入血管后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使支架丝前、后局部区域的血流速度相对升高,壁面剪切力相对增加,从而降低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达到防止血管内再狭窄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发明的3D旋转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药物涂层支架1具有血管支架的形状,其由两大部分组成:支架部分和穿孔设计部分。其中支架部分可以为金属支架或可降解支架,其编织方法或者形状可采用之前已公开的血管支架的编织方法或者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0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