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拉丝机上的单臂轧辊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671479.1 | 申请日: | 2014-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4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陆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得力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1/02 | 分类号: | B21C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艾中兰 |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国家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拉丝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拉丝机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于拉丝机上的单臂轧辊。
背景技术
拉丝机也被叫做拔丝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拉丝机是利用金属丝在拉拔过程中,在拉丝模内产生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原理,使金属丝的物理尺寸及特性改变的机械设备,其广泛应用在金属制品行业中各种钢丝、焊丝的生产。拉丝机通常包括用以拉动钢丝的单臂轧辊,单臂轧辊作为其核心部件之一,对于其拉丝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单臂轧辊存在结构强度不高,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进以解决现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拉丝机上的单臂轧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拉丝机上的单臂轧辊,包括轧辊主体及位于所述轧辊主体两侧端部上的第一承载臂和第二承载臂,所述第二承载臂上背离所述轧辊主体的一侧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一驱动臂上形成有驱动穿孔部,所述第一、第二承载臂的直径小于所述轧辊主体的直径,所述轧辊主体上沿其周侧向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凸缘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凸缘,所述第一、第二凸缘分别位于所述轧辊主体轴线方向两端上,相邻两个凸缘之间向内凹陷形成轧辊凹槽,在第一承载臂至第一驱动臂的方向上,所述多个轧辊凹槽的深度及宽度呈逐渐变小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臂与所述轧辊主体之间还形成有一段加强臂,所述加强臂在所述轧辊主体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介于5~8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承载臂与所述轧辊主体的直径差值介于20~30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轧辊主体在轧辊主体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285mm,所述第一承载臂在轧辊主体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150mm,所述第二承载臂在轧辊主体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130mm,所述第一驱动臂在轧辊主体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87mm。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轧辊凹槽呈半圆弧状,并且多个轧辊凹槽的长度之差介于3~10mm,多个轧辊凹槽的宽度之差介于5~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单臂轧辊机械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拉丝质量及精度得到显著提升,使用寿命久,易于维修,安全性高,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应用于拉丝机上的单臂轧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拉丝机上的单臂轧辊,包括轧辊主体11及位于所述轧辊主体11两侧端部上的第一承载臂12和第二承载臂13,所述第二承载臂13上背离所述轧辊主体11的一侧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驱动臂14,所述第一驱动臂14上形成有驱动穿孔部140,所述第一承载臂12、第二承载臂13的直径小于所述轧辊主体11的直径,所述轧辊主体11上沿其周侧向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缘111、第二凸缘1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凸缘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凸缘113,所述第一、第二凸缘分别位于所述轧辊主体11轴线方向两端上,相邻两个凸缘之间向内凹陷形成轧辊凹槽115,在第一承载臂12至第一驱动臂14的方向上,所述多个轧辊凹槽115的深度及宽度呈逐渐变小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臂12与所述轧辊主体11之间还形成有一段加强臂15,所述加强臂15在所述轧辊主体11轴线方向100上的长度介于5~8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臂12、第二承载臂13与所述轧辊主体11的直径差值介于20~3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得力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得力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1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