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邻井平行段相对空间位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70998.6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刁斌斌;高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7/024 | 分类号: | E21B47/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平行 相对 空间 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资源钻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邻井平行段相对空间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剩余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大多属于低品位或难动用资源,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还有煤层气开发问题,都对复杂结构井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迫切需求。为了提高采收率,双水平井、连通井、U型井、多功能组合井及丛式井等复杂结构井在我国正大力推广。这些现代复杂结构井钻采技术都要求精确探测邻井距离,以使相邻两口井连通或按设计间距钻进,仅依靠传统的井眼轨迹误差分析理论和随钻测量工具难以达到理想的井眼轨迹控制效果。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邻井距离随钻电磁探测系统和一种井下电磁探测仪。邻井距离随钻电磁探测系统的硬件主要由磁短节和井下电磁探测仪组成,可以随钻探测邻井距离,精确实现复杂结构井导向钻井控制目标。磁短节是由横行排列的多个永磁体安装在两端带有API标准口型的无磁钻铤中组成,紧跟在正钻井钻头后,与钻具一同旋转产生交变磁场是邻井距离随钻电磁探测系统的信号源。井下电磁探测仪主要由井下探管和地面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检测与钻头串联在一起的磁短节的磁信号,并将检测到的磁信号数据通过电缆传输到地面系统。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简称SAGD)双水平井随钻电磁测距导向的计算方法,但是在正钻井距离已钻井较近时,利用邻井距离随钻电磁探测系统井下电磁探测仪检测到的轴向磁信号饱和,不能应用该方法确定正钻井到已钻井的距离。
鉴于此,在井下电磁探测仪检中的井下探管采集的轴向磁感应强度信号达到饱和时,如何确定邻井平行段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而确定正钻井到已钻井的距离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邻井平行段相对空间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邻井距离随钻电磁探测系统井下电磁探测仪检测到的径向磁信号,能够确定邻井平行段的相对空间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下探管采集的轴向磁感应强度信号达到饱和时不能确定正钻井到已钻井的距离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邻井平行段相对空间位置的方法,包括:
获取已钻井与正钻井的井况信息;
将所述井况信息进行处理,获取以正钻井井口位置为参考建立的正钻井井口坐标系中所述已钻井的井口坐标;
获取井下电磁探测仪中的井下探管采集的数据;
对所述正钻井与已钻井进行测斜计算,并绘制出所述正钻井与已钻井的邻井距离扫描图,确定双水平井的水平段相对方位的范围;
根据所述井下探管采集的数据以及所述双水平井的水平段相对方位的范围,获取所述井下探管与磁短节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正钻井井口坐标系中已钻井的井口坐标和所述井下探管与磁短节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正钻井与已钻井在正钻井井口坐标系中的相对空间位置。
可选地,所述井况信息包括:已钻井与正钻井的井眼轨迹测量信息、已钻井与正钻井的井口坐标、已钻井与正钻井的钻盘平面高度和地面海拔高度和已钻井的井身结构;及
所述井下探管采集的数据包括:正钻井中磁短节产生的三轴磁感应强度Bx、By和BZ,已钻井井眼高边Hs与单位矢量之间的夹角Ahx。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井况信息进行处理,获取以正钻井井口位置为参考建立的正钻井井口坐标系中所述已钻井的井口坐标,包括:
根据所述井况信息,以正钻井井口位置为参考建立正钻井井口坐标系;
根据所述正钻井与已钻井的钻盘平面高度和地面海拔高度,获取正钻井钻盘平面高度比已钻井钻盘平面高度高多少或低多少;
确定所述井眼轨迹测量信息是相对于钻盘平面高度还是地面海拔高度;
根据所述正钻井与已钻井的井口坐标,获取已钻井井口相对正钻井井口的偏移量;
在所述正钻井井口坐标系中的井下电磁探测仪中的井下探管的实际垂直深度、北坐标、东坐标数据上加上或减去所述偏移量。
可选地,所述获取井下电磁探测仪中的井下探管采集的数据,包括:
根据估计的正钻井到已钻井的距离D,用钻杆或爬行器将井下电磁探测仪中的井下探管下入到已钻井合适位置,所述井下探管到所述正钻井中钻头的轴向距离为D;
所述钻头继续钻进2D的距离,获取在这段距离所述井下探管采集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0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