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67666.2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4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玉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手指 脉搏 信号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脉搏由心脏搏动而引起,经动脉和血流传至远端的桡动脉处,它携带有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信息,早在公元前7世纪脉诊就成为中医的一项独特诊病方法。
但自古以来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及治病的疗效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医一直是靠手指获取脉搏信息,这难免存在许多主观臆断因素,况且这种用手指切脉的技巧很难掌握,因此人们迫切期望尽早实现脉诊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能够将现代技术应用于中医脉象诊断,以便更科学、更客观地揭示脉象的实质与特征。另一方面从西医的角度看,近年来人们也试图根据脉搏波的变异性来评价和诊断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病变,以便能找到一个有效的心血管疾病早期无创诊断的方法。
目前,现有脉搏监测系统存在使用时只能对脉搏进行单点监测,干扰信号较大,测量结果易失真,设备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大多数脉搏监测系统,还存在操作复杂,只适合专业人员使用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脉搏采集不准确、采集装置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及供电单元、LED显示单元,所述采集单元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及供电单元与所述LED显示单元相连;
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正极与所述光电三极管集电极相连的公共端接电源电压;
所述光电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光电三极管发射极相连的公共端接地;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与所述信号处理及供电单元相连;
所述信号处理及供电单元包括:放大滤波模块、信号整形模块、电源模块,所述放大滤波模块、所述信号整形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放大滤波模块、所述信号整形模块供电;
所述采集单元将接收到的人体手指脉搏变化转化为光信号的变化,再将所述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到所述放大滤波模块;
所述放大滤波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并将放大和滤波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信号整形模块,所述信号整形模块将整形后的信号传输到所述LED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所述放大滤波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双运放集成放大器、高通滤波器,所述双运放集成放大器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相连;
所述信号整形模块为集成电压比较器。
本发明的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且电路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安装布设简便。电路简单且接线方便,用操作简单且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效果好,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应付日常的家庭需求,由于本装置需随身携带,因此电源采用纽扣电池或锂电池等,实用价值高,适用范围广且推广应用前景广泛,使用者能够在不影响工作、学习和运动的前提下,方便快捷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脉搏采集不准确、采集装置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便携式手指脉搏信号采集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10、信号处理及供电单元20、LED显示单元30,所述采集单元10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及供电单元20与所述LED显示单元30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67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运动的捕获方法
- 下一篇:节肢动物蛊毛气体微流量感知在线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