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57848.1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6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达也;山口理知;福井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盒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在所述成像装置上。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利用电子照相处理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成像装置的实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发光二极管(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电子照相传真装置、电子照相文字处理器等。盒是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在成像装置主体上的处理盒,其作用在感光鼓(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成像装置主体是成像装置的、除了盒之外的部分。
通常,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成像装置具有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单元,它们成一体地形成盒。盒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在成像装置的成像装置主体上,从而实现处理盒系统。
这种处理盒系统使得用户能够进行成像装置的维修,而并不依赖于维护人员,这明显提高了可操作性。
用于可拆卸地附连这种处理盒的一种构造包括抽取装载在支撑部件上的处理盒(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4901)。
不过,近年来已经要求处理盒的更长使用期限以及在这些系统中的增加的调色剂容量。满足这些要求同时还减小成像装置尺寸是一个问题,所述问题通过优化零部件在成像装置内的定位来解决。特别地,增加处理盒容量和减小成像装置尺寸在全色成像装置(所述全色成像装置使用多个处理盒,这些处理盒占据大量空间)中通过以高度密集的方式(在处理盒之间没有空间)定位这些处理盒而实现。不过,以高度密集的方式定位这些处理盒可能导致关于拆卸/附连等的较差可用性,这可能是对进一步减小尺寸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构造成支撑多个盒,并能够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内部位置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外部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其中所述多个盒被支撑成沿将支撑部件从内部位置抽取至外部位置的抽取方向来排列,且所述多个盒能够在外部位置处可拆卸地附连;第一盒,所述第一盒是所述多个盒中的一个;第二盒,所述第二盒是所述多个盒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二盒与第一盒相邻;以及第三盒,所述第三盒是所述多个盒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三盒与第二盒相邻;其中,沿与所述抽取方向以及这些盒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第一盒与第二盒和第三盒相比具有从支撑部件突出的更大突出量,且当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在第一盒和第二盒之间的重叠量大于在第二盒和第三盒之间的重叠量。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和支撑部件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和支撑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根据常规对比实例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示例介绍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过应当知道,在实施例中所述的部件的功能、材料和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布置不应解释为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这些说明,除非专门说明。还有,这里所述的部件的功能、材料和形状将理解为在随后的说明中也相同,除非特别进行新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将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四个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示例性地示出为成像装置。不过应当知道,要附连在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此;数目将合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示例性地示出为成像装置的一种形式。
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1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盒(下文中也称为“盒”)P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盒P在从驱动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所述驱动侧是沿感光鼓4的轴向方向(下文中也称为“纵向方向”)的一侧。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盒P在从非驱动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所述非驱动侧是沿感光鼓4的纵向方向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7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