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57165.6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4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邱方莉;杨小丰;杨小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南浔康利源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蛭 苗种 培育 方法 | ||
1.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土地分区:将平整的养殖区域土地分隔为养殖区和水质净化调控区;
b.种植水生植物,强化养殖区域净水能力;
c.构建换水管道系统和栖息场所:围隔上方设置防雨遮阴装置,小围隔上方设置换水管道系统,小围隔内水生植物、及小围隔内侧均作为水蛭养殖过程中的栖息场所;
d.放养水蛭幼苗:将水蛭幼苗放到小围隔区域内;
e.投喂饵料:在小围隔区域投喂当年繁殖的小螺作为水蛭苗的食用饵料;
f.调控水质,利用换水管道系统,流水增氧,改善小围隔内养殖环境的水质状况,补充水蛭苗种所需要的饵料生物和/或营养素;
g.收获水蛭苗种,分养或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区域具体是利用细小孔洞围隔材料在一定土地区域设置一个大围隔作为养殖区域,大围隔中设置小围隔,围隔近垂直于水面,首尾相连无断续,围隔材料孔洞大小为60-80目;下端深埋泥中,深度15-100cm, 土地以上围隔高度100-120cm,围隔上端向放养区域内侧近水平弯折,弯折的宽度为10-15cm;小围隔宽150-250cm,围隔长度为20-30m,小围隔之间的间距为100-200cm;养殖区域和水质净化区域之比为5-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水生植物具体是在所述大围隔和小围隔内外的养殖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强化养殖区域净水能力;种植的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和/或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间间距1.5-2m,浮水植物占养殖区域面积的20-30%;种植水生植物时间为放养水蛭苗之前,加水培水前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栖息场所具体是在围隔上方设置防雨遮阴装置以降低水蛭苗培育期的光线强度;小围隔内水生植物、及小围隔内侧均作为水蛭养殖过程中的栖息场所;设置换水管道系统,将围隔外水体通过管道系统及其上的小孔分流以完成小围隔内外的水交换;小孔间的距离为1.0-2.0m,换水增氧的同时补充水蛭苗种所需要的活体饵料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水蛭幼苗具体是将孵化出的水蛭小苗放到小围隔区域内,水蛭幼苗为初孵小苗,放养时间以早晚为佳,每亩面积放养数量为50-60万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饵料具体是在投放水蛭苗前,在养殖区域投喂当年小螺,作为水蛭小苗的备用饵料;在投放水蛭苗后,水蛭苗吃食小螺,发现围隔小螺数量稀少时,补充鲜活适口小螺和/或投喂水蛭苗种适口浮游动物活体饵料生物和/或泼洒营养素,3-7天投喂一次,每次60-80kg/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水质具体是在养殖水蛭小苗标粗过程中,利用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通过施有机肥、多维、氨基酸、活水素及泼洒微生物制剂中一种或几种方法措施,改善养殖环境的水质状况,补充水蛭苗种营养需求,7天操作一次;通过换水管道系统,将围隔外净化后水体通过管道系统及其上的小孔分流到小围隔内,完成小围隔内外的水交换,换水增氧的同时为水蛭苗种补充活体饵料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蛭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水蛭苗种具体是在每年6月,水蛭苗全长培育到10-12cm 时,将水蛭苗从小围隔中捞出,分养或出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南浔康利源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未经湖州南浔康利源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71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菊花的无公害种植方法
- 下一篇:耐污哑光弹性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