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冲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56881.2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5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潘天飞;陈子君;龙群伟;唐兆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飞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8/14;B21D28/34;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11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冲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齿轮盖冲压成型的连续冲模。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的齿轮盖,齿轮盖的加工采用冲压成型,其加工工艺流程为:落料→拉伸Ⅰ→拉伸Ⅱ→拉伸Ⅲ→拉伸Ⅳ→拉伸Ⅴ→翻边→冲孔→切边。目前齿轮盖的加工采用九套冲压模,至少需要四到六台冲压设备连线生产才能完成齿轮盖的加工,使用多套冲压模生产存在下列不足:1、冲压件进行每一道工序加工都要重新定位,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确,产品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2、由于需要用多台冲压设备来加工,其生产效率低,满足不了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3、需要操作工人至少7到9名,浪费人力资源,而且作业存在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冲模,以解决使用多台冲压设备加工冲压件定位不准确,产品质量不稳定,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连续冲模,包括有下模和上模,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两侧靠近进料端分别设有定位销孔冲头,在所述进料通道的两侧设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孔冲头和所有的所述定位销按工步间距排列安装在所述上模,所述下模设有与所述定位销孔冲头和所述定位销相应的冲模孔和定位销孔;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按工序依次装有多道撕口模、多道拉伸模、第一冲孔模、翻边模、第二冲孔模和切边模。
上述连续冲模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上模包括有上模座和依次装在其下方的上固定板、上模板、卸料垫板及卸料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卸料垫板之间设有间隙,在所述上模板穿装有上端伸入所述上固定板中,下端与所述卸料垫板相抵的多个卸料弹簧;所述下模包括有底座和依次装在其上方的底板、下模座、下固定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座通过模脚与所述底板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模板依次装有插在所述卸料垫板和所述卸料板中的所述多道撕口模的冲头、所述多道拉伸模的顶件器、所述第一冲孔模的冲头、所述翻边模的凹模、所述第二冲孔模的冲头和所述切边模的冲头,在每一道拉伸模的顶件器之前装有空步模;在所述下模座装有插在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下模板中与所述多道撕口模的冲头、所述第一、第二冲孔模的冲头和所述切边模的冲头相配的凹模,及与所述多道拉伸模的顶件器和所述翻边模的凹模相配的拉伸模冲头和翻边模冲头。
进一步的,所述多道撕口模的数量为二道,即第一道撕口模、第二道撕口模;所述多道拉伸模的数量为五道,即第一道拉伸模、第二道拉伸模、第三道拉伸模、第四道拉伸模和第五道拉伸模。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固定板的出料端装有剪切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两侧靠近进料端分别设有定位销孔冲头,在进料通道的两侧设有多个定位销,定位销孔冲头和所有的定位销按工步间距排列安装在上模,下模设有与定位销孔冲头和定位销相应的冲模孔和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孔冲头在带料上冲出定位销孔,多个定位销对带料进行定位,保证冲压件每个工步定位准确,产品质量稳定,废品率大幅度降低。
2、在上模和下模之间按工序依次装有多道撕口模、多道拉伸模、第一冲孔模、翻边模、第二冲孔模和切边模;该连续冲模能够完成齿轮盖加工所需的全部工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3、使用该连续冲模加工齿轮盖,只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节约人力资源,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齿轮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销孔冲头和定位销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齿轮盖冲压成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飞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飞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56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