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统棋具棋类比赛实时记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47543.2 | 申请日: | 2014-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4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信 |
主分类号: | G07C1/22 | 分类号: | G07C1/22;G06K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统 棋具 棋类 比赛 实时 记谱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OCR技术的灵活运用。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OCR技术都应用于文字识别;其关键无外乎图像的分割、方向、权重、记录以及与数据库比对。将OCR应用在棋谱的自动识别上,应当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当然,实际操作中应当加上色彩定义部分),因为棋谱的格式与样式的变化较之文字简单很多。这主要体现出交叉学科的力量。OCR技术应用到棋类比赛的判读与记录上,为使用传统棋具进行比赛奠定了无人值守的裁判基础。
现在棋类比赛,之所以不能大面积广泛地开展,其主要限制因素是管理人员太少。而管理人员最量大面广的工作,主要是做裁判。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虽然可以方便地比赛、读秒、记谱,但却不便严格限制作弊,所以迄今为止,重要比赛(例如围棋的升段赛等),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棋具、裁判人员人工值守的比赛方式。
赛事一年当中一般会集中在某个(例如升段赛)时间段内。在这一时间段内裁判工作量极大,人员疲于奔命,而在其他时间内却并没有多少工作可做。因此采用无人值守的计算机裁判,其意义和价值就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无人值守的的计算机裁判,为棋类大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如能广泛采用,对于棋类普及将起到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现在的棋类比赛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比赛,全国人民(尤其是棋迷)都十分关心,越来越需要网络实时播报。该系统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棋类项目的发展,还能在当前网络已经普及了的情况下,扩大棋类项目的影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围棋(包括象棋、国象、跳棋、五子棋等,但现阶段仅限于圆形平面棋子)比赛,为了准确记谱和直接实时播报,需要实时记录。
现在比赛的实时记录系统都是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也就是说,比赛者只有各自坐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前比赛,才能实现实时记谱与网络播报。但现实情况是,各种正规比赛都是纹枰对坐,使用传统棋具(棋子、棋盘)比赛。对这种比赛方式,往往由于记谱者跟不上比赛进度而造成棋谱错乱。
例如现在的围棋比赛记谱,都是由裁判人员从旁观察记谱。尽管现在记谱也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系统,但这种系统还是需要人工观察,根据对观察结果的判读后用鼠标点按相应的位置记谱。在快棋模式下,比赛速度经常一秒一步,人工记谱根本不可能跟上,更不要说达到棋谱的实时传送了,甚至不能准确记谱。这种现象妨碍了棋类比赛的现场实况播报、评论、棋迷欣赏等。
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比赛(例如几百人同时进行的段位赛等),由于裁判资源有限,只能由棋手根据回忆复盘后得到棋谱。
造成等等这一切的是记谱技术的落后。其实有时因比赛速度太快,即便有裁判也无济于事。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则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实时记录与播报。
本发明通过对围棋棋盘的OCR识别,从而达到对比赛进程的实时记录、传送,实现现场记谱的0失误和实时传送。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对棋盘的OCR识别和判断,相较于对文字的OCR识别和判断,由于简单几千倍且数量极少(例如最复杂的围棋,也只有361个交叉点),以现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判读时间不成问题,一般0.1秒之内即可完成。
当然,尽管本系统有一定的纠错功能,但是为了确保无误,棋手应当将棋子尽量放置在棋盘交叉格中间,而不是乱七八糟地随意丢放。
当然,一般实时记录之前,应当启动系统并进行简单测试,例如通过对四角等处落子,测试识别系统能否准确获得并判断各交叉点的实时情况(黑子、白子、棋盘格);
比赛结束,棋谱自动产生。
棋手们人手一台计算机,系统中安装该比赛记谱系统,随便与任何人比赛,只要连接上网,不仅马上就可以进行实时记录与传播,也可以为裁判工作提供各种管理方便。
该系统的另一优点是:可通过声音系统,采用不同语言的语音提示。这一特点对国际比赛尤为重要。因为棋手比赛时大脑高度紧张,一般人只对母语有灵敏的反应,而现在国际比赛往往采用主办国的语言或英语,这对于棋手来说,因为担心听错读秒,往往会分心。实际上常有因听不懂(例如中国棋手听不懂韩语或日语读秒)而浪费宝贵的读秒保留时间的情况发生。采用本系统后,读秒语言可以自选,棋手不再为能否听明白读秒而操心,这对于棋手比赛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信,未经朱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7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电机车翻车卸矿电控装置
- 下一篇:个人健康的监管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