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管埋弧自动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5931.7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5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唐德渝;张建护;龙斌;王克宽;赵兵杰;刘明珠;方总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12;B23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管埋弧 自动 装置 | ||
1.一种桩管埋弧自动焊装置,所述桩管包括上桩管(14)及下桩管(13),用于通过焊丝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焊装置包括:
柔性轨道(2),所述柔性轨道(2)设置在所述上桩管(14)上;
底板(8),所述底板(8)上设置有调节活动轮(11)和支撑行走轮(12);所述底板(8)通过所述调节活动轮(11)及支撑行走轮(12)在所述柔性轨道(2)上运动;
行走机构(3),所述行走机构(3)与所述支撑行走轮(12)连接,带动所述支撑行走轮(12)在所述柔性轨道上动作;
丝盘调节机构(10),所述丝盘调节机构(10)与所述底板(8)连接;
焊丝盘(1),所述焊丝盘(1)上设置有焊丝;所述焊丝盘(1)通过所述丝盘调节机构(10)与所述底板(8)连接;所述丝盘调节机构(10)控制所述焊丝盘(1)受力合理;
送丝机构(6),所述送丝机构(6)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所述焊丝穿过所述送丝机构(6);
焊枪调整机构(5),所述焊枪调整机构(5)与所述底板(8)连接;焊枪调整机构(5)设置在所述送丝机构下方;
焊枪,所述焊枪与所述焊枪调整机构(5)连接,用于焊接;所述焊丝穿过所述送丝机构(6)达到所述焊枪;
焊料漏斗(9),所述焊料漏斗(9)与所述底板(8)连接;所述焊料漏斗(9)设置在所述焊枪上方;
焊料盘(7),所述焊料盘(7)设置在所述下桩管(13)上;所述焊枪在所述焊料盘(7)处进行焊接;
操控机构,所述操控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行走机构(3)的输出方向及速率;所述操控机构与所述焊枪连接,用于控制焊枪的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
联轴器,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支撑行走轮(12)连接,控制所述支撑行走轮(12)动作;
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联轴器连接,用于传输动力;
减速器,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离合器连接,用于传输动力;
行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连接,为所述减速器提供动力;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操控机构连接,所述操控机构控制所述行走电机的转方向及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盘调节机构(10)包括: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焊丝盘(1)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焊丝盘(1);
转臂,所述转臂一端与所述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8)活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夹持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丝机构(6)包括:
送丝电机,所述送丝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送丝电机连接,所述送丝电机为所述减速器提供动力;
挂件,所述挂件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为所述挂件提供动力;所述焊丝穿过所述挂件,所述挂件带动所述焊丝动作;
矫直器,所述焊丝穿过所述矫直器,所述矫直器矫直所述焊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枪调整机构(5)包括: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底板(8)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可在所述底板(8)上转动;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支撑臂支撑所述第一滑块;
转动轴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转动轴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转动轴套动作;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下端设置所述焊枪,带动焊枪动作;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转动轴套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转动轴套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机构包括:
操控箱(4),所述操控箱(4)设置在所述底板(8)上;
PLC,所述PLC与所述操控箱(4)连接,所述PLC接收所述操控箱(4)发送的操控信号;所述PLC与所述行走机构(3)连接,所述PLC发送操控信号,控制所述行走机构(3)的输出方向及速率;所述PLC与所述焊枪连接,所述PLC发送操控信号,控制所述焊枪的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59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