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45280.1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3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圭太;伊藤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F16K31/06;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珊;刘兴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端部 开口 套筒 过滤器 第一端部 中间部 网眼 带形元件 环形凹槽 阀元件 阀装置 释放部 底面 滤网 缠绕 过滤效率 中空管状 重叠部 劣化 穿过 释放 | ||
阀装置包括中空管状套筒(41)、设在套筒中的阀元件(61)和过滤器(71、72、73)。套筒包括在其外壁中的环形凹槽(47、48、49)和从环形凹槽的底面(51、52、53)穿过套筒的端口(43、44、45)。阀元件打开和关闭端口。过滤器围绕底面缠绕。过滤器通过缠绕为环形以使第一与第二端部重叠的带形元件(74)形成。带形元件包括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中间部(77)。中间部设置在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第二端部和中间部包括网眼部(78)。第一端部包括对应于一开口的释放部(80、90),该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网眼部滤网开口的开口面积。第二端部的网眼部滤网开口由第一端部的释放部释放。因此能够限制第一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重叠部的过滤效率劣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阀装置包括中空管状的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套筒中的阀元件。而且,阀元件使得所述套筒的端口打开和关闭。阀装置被提供在车辆的自动变速装置的液压回路中并且适用于向摩擦接合机构供应工作油的液压控制阀。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过滤工作油的过滤器被提供在阀装置中。过滤器通过围绕套筒的环形凹槽的底面缠绕为环形的带形元件形成,以使得带形元件的第一端部与带形元件的第二端部重叠。工作油通过过滤器过滤并且然后被引入在底面处开口的端口中。
然而,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重叠部内,滤网开口被堵塞,并且过滤效率严重劣化。根据JP-2005-36912A(US 2005/0011703A1),提供防止旋转部以防止过滤器相对于套筒旋转,以使得重叠部的圆周方向位置不与环形凹槽的底部的开口位置一致。防止旋转部包括凹入部和凸出部。凹入部从环形凹槽沿套筒的轴向的侧面凹入,并且凸出部从过滤器朝向凹入部凸出。
然而,根据JP-2005-36912A,由于提供凹入部,套筒的外壁沿轴向的长度变得不均匀。因此,套筒与套筒被安装到其上的阀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劣化。
而且,根据JP-2005-36912A,由于有必要通过铣削形成凹入部,套筒的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阀装置,其中套筒的外壁的密封性能的劣化被限制,限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保证过滤器的过滤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阀装置包括中空管状的套筒、设置在套筒中的阀元件和过滤器。套筒包括在套筒的外壁中的环形凹槽和从环形凹槽的底面穿过套筒的端口。阀元件打开和关闭端口。过滤器围绕底面缠绕。
过滤器通过带形元件形成,所述带形元件缠绕为环形以使得带形元件的第一端部与带形元件的第二端部重叠。带形元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间部。中间部设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第二端部和中间部包括网眼部。第一端部包括对应于一开口的释放部,所述释放部的开口面积大于网眼部的滤网开口的开口面积。
第二端部的网眼部的滤网开口通过第一端部的释放部释放。因此,能够限制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重叠部的过滤效率的劣化。即使过滤器相对于阀芯旋转以使得重叠部的周向位置与底面的开口位置一致,也能够保证重叠部的过滤效率。
而且,不必提供能够防止过滤器相对于套筒旋转的防止旋转部。也就是,不必提供从环形凹槽沿轴向的侧面凹入的凹入部和从过滤器朝向凹入部凸出的凸出部。因此,能够限制由于凹入部导致的套筒与阀体之间密封性能的劣化。而且,套筒能够仅仅通过车削工艺形成,并且能够限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阀装置所适用于的液压控制阀的轮廓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区域II的放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45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