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08299.9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5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岳清瑞;张明波;曾滨;许庆;刘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张拉式 纤维 预应力 施加 方法 | ||
1.一种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翻转梁或板(1)进行反向翻转,即翻转梁或板(1)的下表面(2)向上,上表面(3)向下并简支放置在一平面上;
(b)将翻转梁或板(1)的至少1/3下表面(2)凿毛并清洗干净后,形成涂胶面,在上述涂胶面上涂敷结构胶;
(c)在涂敷有结构胶的翻转梁或板(1)上,沿着翻转梁或板(1)的纵向铺设若干条纵向纤维条(4),纵向纤维条(4)的宽度10-20cm,相邻纵向纤维条(4)之间的间距为10-20cm,然后在纵向纤维条(4)上面再次涂敷结构胶;沿着翻转梁或板(1)的横向铺设若干条横向纤维条(5),横向纤维条(5)的宽度10-20cm,相邻横向纤维条(5)之间的间距为10-20cm,横向纤维条(5)包住翻转梁或板(1)的厚度,然后在横向纤维条(5)上面再次涂敷结构胶;
(d)重复步骤(c),直到涂敷了设计所需的n层纵向纤维条(4)和n层横向纤维条(5)为止;
(e)在翻转梁或板(1)的外部封装一层混凝土,然后将所得到的翻转梁或板(1)放置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干燥,待其完全干燥后,将翻转梁或板(1)进行反向吊装,即翻转梁或板(1)的上表面(3)向上,下表面(2)向下放置在一平面上,翻转梁或板(1)在该状态下使用。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和步骤(b)之间,在离翻转梁或板(1)长度两端1/4长度处,向翻转梁或板(1)上施加两个外力,上述两个外力分别小于该翻转梁或板(1)的屈服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纤维条(4)和横向纤维条(5)的拉伸强度是翻转梁或板(1)拉伸强度的50倍以上;所述纵向纤维条(4)和横向纤维条(5)的弹性模量是翻转梁或板(1)弹性模量的10倍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纤维条(4)和横向纤维条(5)为纤维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层为1-20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纤维条(4)和横向纤维条(5)为碳纤维、晴纶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梁或板(1)为混凝土梁或钢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梁或板(1)的横截面为矩形、T型或工字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梁或板(1)的长度至少大于10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张拉式纤维预应力施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梁或板(1)的长度至少大于3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82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微生物移动厕所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低噪音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