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2719.2 | 申请日: | 2014-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莉;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新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25/08;A61K35/56;A61K35/6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癫痫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以后逐渐降低。我国男女之比为1.15∶1-1.7∶1。种族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发作的药物和剂量,就应不间断地应用。一般应于发作完全控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服用3~5年,方可考虑停药。目前多主张用一种药物,确认单药治疗失败后,方可加用第2种药物。
治疗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副作用也很大。
中医认为痫证多由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跌仆撞击等因素,导致风痰闭阻,心肾亏虚,气血瘀滞,引发癫痫,因此,用药总不离镇惊、熄风、豁痰、顺气、化瘀诸法。历代医家重视从痰论治(尤以痰火与痰热为多),例如《古今医鉴·五痫》指出:“夫痫者有五等……皆是痰迷心窍治之不须分五,俱宜豁痰顺气,清火平肝”。又如《张氏医通·痫》说:“丹溪主痰与热,以星、半、芩、连为主”。现代,活血化瘀法常用于痫证,取得较好疗效。此外,平降逆气,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诸法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均被选用。临证时须分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平时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并辅以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劳作。痫证需长期药治,当避免败胃拒食。
中医对癫痫的病因病机分析,不外惊、郁、风、痰、热、瘀、虚七端,结合临床表现,一般多分为风痰闭阻(或肝风痰浊)、痰火内盛(或肝火痰热)、脾虚痰湿、髓海亏虚(或肝肾阴虚)、瘀阻脉络(或瘀血阻窍)等型而论治。
(1)风痰闭阻: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2)痰火内盛: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3)脾虚痰湿:治法:健脾祛湿,化痰定痫。
(4)髓海亏虚:治法:滋养精血,补益肝肾。
(5)瘀阻脉络: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定痫。
以上诸型可交错互见,其中风、痰、瘀、虚最为常见。活血化瘀法除了用于外伤血瘀、久病夹瘀之外,尚可配合用于其他各型,因癫痫发作均属动风之象,可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配合熄风定痫药物,往往效果更佳。
本发明依据上述辨证理论,兼顾各种分型,结合临床应用,反复摸索实践,最终发明一个中药组方,对癫痫的治疗显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癫痫有较好治疗效果的中药,并且发明制备工艺,将其制成普适性强、药效显著稳定、易于携带服用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从中医对癫痫的辨证出发,结合目前患病的特点,总结传统经验,重新配伍药材,获得一个对癫痫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的中药组方,并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在保证其疗效的基础上将其制成易于携带服用的中药成品制剂,且其制备工艺成本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本发明解决方案中的中药组方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
竹沥45-60份、天麻15-24份、水蛭6-11份、胆南星16-26份、地龙5-14份、全蝎6-12份、郁金11-18份、陈皮11-22份、茯苓17-26份、蝉蜕10-19份、独活10-17份、茯神17-28份、丹参15-25份、麦冬10-18份、远志12-19份、石菖蒲6-11份、乳香6-11份、甘草9-16份。
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3个效果最优的重量份配比:
配比1:竹沥53份、天麻18份、水蛭7份、胆南星22份、地龙11份、全蝎10份、郁金15份、陈皮16份、茯苓21份、蝉蜕14份、独活14份、茯神21份、丹参20份、麦冬14份、远志15份、石菖蒲9份、乳香8份、甘草12份。
配比2:竹沥55份、天麻20份、水蛭8份、胆南星21份、地龙12份、全蝎10份、郁金13份、陈皮18份、茯苓20份、蝉蜕16份、独活13份、茯神22份、丹参21份、麦冬16份、远志13份、石菖蒲10份、乳香7份、甘草13份。
配比3:竹沥51份、天麻21份、水蛭9份、胆南星23份、地龙10份、全蝎9份、郁金14份、陈皮18份、茯苓23份、蝉蜕14份、独活13份、茯神23份、丹参22份、麦冬13份、远志17份、石菖蒲8份、乳香9份、甘草13份。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新明,未经崔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2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喉炎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钻机高空作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