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7826.0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俊;张弛;左小艳;吴晓光;梅劲松;程响军;陆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15/22 | 分类号: | D04B15/2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电脑 机织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纺织机械中,电脑横机是一种利用机头水平往复移动过程中,其内部的机械式凸轮或者选针刀片与针板上的织针组件(从上到下依次为织针、长针、弹簧针、提花针)相接触,实现各种花型组织的纺织设备。主要由针板、机头组件机构、织针组件机构和辅助机构组成,结构复杂、成本高。
传统的横机的编织生产主要依靠机头内的成圈凸轮、翻针凸轮或者选针器,分别接触并施力于长针上、下针踵和提花针针踵上,驱动织针的上下运动,实现各类花型组织结构的成形动作。在横机生产过程中,机头内部凸轮对织针组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和冲击振动,这使得横机在高速生产的过程中振动和噪声大,设备故障率和纺织品的废品率均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噪声小、成本低的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为: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横机机头4沿针板3长度方向水平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用隔磁材料加工的针板3安装于横机机座1上方,针板3上拥有等间距的针槽,每个针槽内均安装一枚永磁式织针2,利用两根钢丝5限制永磁式织针2的其纵向移动,底部利用塑料档片6限制其轴向移动;横机机头4位于针板3的正上方,横机机头4上的电磁铁安装座7内部均匀地安装多个电磁铁9,电磁铁9线圈通电后与永磁式织针2产生斥力,使永磁式织针2推出,在针舌开口刷8的作用下,打开永磁式织针2的针舌,实现喂纱动作;同时,也可以改变电磁铁9线圈的电流方向,便电磁铁9与永磁式织针2产生吸力,使永磁式织针2下降,完成编织动作。
所述的横机编织动作由永磁式织针2和电磁铁9相互作用实现。
所述的永磁式织针2均匀地安装于针板3上,电磁铁9利用电磁铁安装座7均匀地安装在直线往复移动的机头4内。
所述的电磁铁9通过电流控制电路对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进行控制,实现永磁织针2上升高度及运动方向的控制,实现多种花型组织织物的编织过程。
本发明采用了电磁式横机机头4和永磁式织针2的无接触式驱动方式,使横机机头4在水平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电磁工作原理,完成横机织针的编织动作。该非接触式织针驱动装置,可降低横机设备的摩擦损耗,减少设备编织过程的冲击振动,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同时简化了电脑横机机头的内部结构。具有噪声小、成本低、寿命长、易推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的非接触式织针驱动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的非接触式织针驱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的永磁式织针安装的局部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的电磁式机头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的永磁式织针结构图
图中的标记说明:1—横机机座,2—永磁式织针,3—针板,4—横机机头,5—钢丝,6—塑料档片,7—电磁铁安装座,8—针舌开口刷,9—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5:
横机的编织过程是在织针上升移动过程中打开针舌,利用织针的针钩钩入喂纱装置送来的纱线,然后,织针下降移动,在下降移动的过程中,利用前一个线圈的作用力使针舌闭合,从而套入前一个线圈之中,实现编织动作。
无接触式电脑横机织针驱动装置,将附图5中所示的由织针和尾部永磁体组合而成的永磁式织针,均匀地放入附图3所示的针板3上的均匀针槽内,并利用钢丝5限制永磁织针2的纵向移动,利用塑料档片6限制其轴向移动。针板3由隔磁材料切槽而成,既保证永磁式织针2与针板3不会相互吸引,也保证两枚相邻的永磁式织针2不会产生相互吸引,从而保证永磁式织针2能在针板3的针槽内无阻力上下滑动。横机机头4中的电磁铁安装座7上均匀地安装电磁铁9,其间距为针板3内的针槽的倍数关系,保证横机机头4内在水平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电磁铁9可同时与多枚永磁式织针2的永磁铁底面对正,从而保证两者之间能产生最大的作用力,促使织针2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实现喂纱和成圈的编织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7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