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菇菌多糖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2300.3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诚;周红刚;孙涛;刘艳荣;赵亚丽;荆学双;朱国红;张莎莎;王振;张敏;刘慧娟;王静;任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A6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菇 多糖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香菇菌多糖的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 确的大肠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 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为病理特点的炎症性 肠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增加,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改变,其发病 率呈迅速增长趋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 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 的病理特点为直肠、乙状结肠部位为主的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及 浅溃疡形成,病变亦可延伸至近端结肠。UC的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层和 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 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上呈慢性病程,其复发率高达71%,同 时患者发生结肠癌的比例明显增加,预后较差,且目前尚无特异性且副作 用小的治疗药物,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 制剂等虽取得一定疗效,但药物副作用大且仍有一部分患者对疗效并不满 意,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证据显示IBD的发生与免疫、 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有关,免疫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活化的 淋巴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分泌的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TNF-O、IL-6、IL-8等参与了肠黏膜炎性反应的起始和发展过程,在正常 或异常的肠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粘膜免疫 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可能共同参与了其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目前对该结肠炎的治疗主要以灌肠为主。灌肠可以使药物直接和病变 部位接触并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目前用于灌肠的药物主要有柳氮磺胺 吡啶,各种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其血清磺胺吡 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20~40μg/ml)与毒性有关,浓度超过50μg/ml 时具毒性;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虽有一定疗效但药物副作用大且仍有 一部分患者疗效并不满意,部分药物会通过炎症的粘膜被吸收入血因此会 导致患者浮肿、血糖升高。因此研究高效安全且价格合适的药物对结肠炎 患者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人员主张中药治疗结肠炎, 但中药治疗方法偏于弥散,其分型诊断,辩证施治缺乏客观、微观和定性 定量的衡量标准,动物实验仅见对常规指标和病理学观察,尚欠深入;且 复方制剂的组成复杂,难以明确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因此迫切需要开 发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的治疗炎性肠病的药物。
多糖是一类源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由10个以上 单糖聚合而成的多聚糖,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苷链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 化合物,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多糖是一类具有生物生理活 性和特殊保健功能的多糖类物质,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它不 仅为生物提供骨架结构和能量来源,还广泛参与细胞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 1958年日本学者首先从香菇中分离出具有β-葡聚糖结构的抗肿瘤多糖,此 后,多糖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人们不断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获取各 种多糖,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多糖最主要的生物活 性体现在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上。多糖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包 括: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使其产生相关的细胞因子;活化B淋巴 细胞和T淋巴细胞;激活补体系统。
从香菇子实体中经水、醇提取的香菇多糖仅具有中医辩证理论中的扶 正、固本的作用,主要成分为葡聚糖肽,分子量约为40-80万。香菇菌多 糖为采用特殊香菇菌种的菌丝体经深层液体培养后提取制得的一种重要的 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糖类生物反应调节剂。香菇菌多糖的主要成分为甘露聚 糖肽,即α键合的甘露糖与肽的结合体。其多糖部分以甘露糖为主,其次为 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岩藻糖;肽链则由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赖氨酸、 谷氨酸等18种L型氨基酸组成。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因自身免疫功能低 下而引起的多种疾病,并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保肝治疗;也可以作为肿 瘤化疗的辅助药物,疗效确切。但是,目前关于香菇菌多糖在炎症性肠病 中的应用尚无相关报道。因此在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未经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2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龙须菜多糖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升高白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