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高产栽培的新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87910.4 申请日: 2014-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5612957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1
发明(设计)人: 韩浩良 申请(专利权)人: 韩浩良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232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红薯 高产 栽培 新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红薯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背景技术

红薯中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可食性纤维和可溶性无氧化物质,更主要的是内含有大量的功效奇特、药用价值较高的花青素,经常食用则具有减肥、健美和健身防癌等作用,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现介绍一种红薯高产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红薯产量上的技术问题,发明一种红薯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红薯高产栽培的新技术,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选地与整地。选择杂草少、盐碱轻的沙质土壤,秋季精细平田整地,结合秋翻每亩施秸秆150-200公斤,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冬春季节及时耕耱保墒。

2、育苗。苗床建造采用火炕育苗法,苗床面积一般以6平方米较适宜,在避风向阳的位置,苗床坐北向南,选种薯选择异地高产优质的“868”红薯作母种,每亩大田需要2平方米苗床进行育苗,须准备200个种薯,约50公斤。于4月5日前后播种,将精选出的种薯竖立于床面沙土上,播种量为每平方米25公斤,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个种薯,然后,把用开水消毒冷却后的沙子覆盖在种薯上,沙土要高出种薯顶端3厘米,上面盖上农膜,将农膜四边压严,保温保湿。加温按时给火坑加温,使膜下苗床内温度保持在18―25℃。浇水出苗后根据沙土的干湿程度,要及时给床面洒水,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湿度,以利于出苗和幼苗生长,膜内温度始终不能超过25℃,切忌烧苗,防止徒长,培育壮苗,到定植时叶龄为三叶一心,苗高15厘米为宜,育出的种苗可采摘2-3茬。

3、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土壤施药,防治地下害虫犁地前,每亩用辛硫磷200毫升,拌细土15公斤均匀施入田内,主要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整地施基肥犁地时每亩田施二铵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若没有秋施肥的田块,春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翻入地下20厘米,耙耱平整。起垄垄宽30厘米,垄高30厘米,沟宽20厘米,垄面宽度、高度要均匀一致。

4、定植。定植最适宜的时间为5月5日-15日。定植方法定植前先灌水,水深不要超出垄顶,待水渗下沟面2/3时,穿雨鞋下沟定植,方法采用插植法。即先将育好的种苗人工采摘后,左手拿红薯苗,右手在薯苗约5厘米处弯曲90度,从垄面顶部向下按压3厘米深,然后将手指坑覆土压严,5-7天再灌一次水。定植密度株距25-30厘米,行距50厘米,每穴1苗,每垄定植一行,亩保苗4500-5500株。

5、田间管理。中耕培土现蕾前及时中耕除草、培土2次,并适当加高加宽垄面。追肥灌水开花初期根据生长量,亩施碳铵30-40公斤。方法是在垄面两侧距苗5-7厘米处用小铲均匀穴施,然后灌水,中期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灌水,后期以不灌水为宜。叶面施肥若叶色有发黄现象,应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每次每亩100克。摘心拉藤为防止藤扎根,应及时拉藤,长势过旺时要摘心,以促进块茎膨大。病虫害防治,发现疫病、褐斑病时,每亩及时用甲基托布津100克或代森锰锌100克对水40公斤喷雾。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红薯高产的成果,这种方式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以达到高产、高效,有利于快速培育出高产红薯,对于红薯防病、防虫、高产有着很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选地与整地。选择杂草少、盐碱轻的沙质土壤,秋季精细平田整地,结合秋翻每亩施秸秆150-200公斤,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冬春季节及时耕耱保墒。

2、育苗。苗床面积一般以6平方米较适宜,苗床坐北向南,选种薯选择异地高产优质的“868”红薯作母种,每亩大田需要2平方米苗床进行育苗,于4月5日前后播种,将精选出的种薯竖立于床面沙土上,把用开水消毒冷却后的沙子覆盖在种薯上,沙土要高出种薯顶端3厘米,上面盖上农膜,将农膜四边压严,保温保湿。加温按时给火坑加温,使膜下苗床内温度保持在18-25℃。要及时给床面洒水,培育壮苗,到定植时叶龄为三叶一心,苗高15厘米为宜,育出的种苗可采摘2-3茬。

3、定植前的准备工作。每亩用辛硫磷200毫升,拌细土15公斤均匀施入田内,主要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整地施基肥犁地时每亩田施二铵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浩良,未经韩浩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