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UVLED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7871.8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5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胜;傅小林;徐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北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57 | 分类号: | F21V29/57;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uv led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UV LED系统。
背景技术
UV LED是LED的一种,是单波长的不可见光,一般在400nm以下。通过专业的设计使UV LED呈现不同形状、不同辐照度的光斑,满足封边,印刷等领域的生产需要。UV LED光源有超长的寿命、冷光源、无热辐射、寿命不受开闭次数影响、能量高、照射均匀提高生产效率,比传统的光源更安全、更环保,因而目前在印刷与喷绘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然而,由于UV LED的性能严重受到温度的影响,性能不佳的散热设计不能及时带走LED光源的热量,会导致LED光源性能降低甚至损坏。现有的UV LED主要是通过自然冷却或者风冷;其中,自然冷却的效果差,使得LED光源容易损坏,且其寿命较短;风冷结构存在体积较大,因为体积较大的原因不便于在较小的工作空间安装定位,给生产带来诸多的不方便。随后出现有水冷模式,但结构相对复杂,且通过间接冷却,散热依然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散热效果好、LED灯使用寿命长的水冷UV LED系统,智能化控制,控制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以冷却水直接作用LED基板,散热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冷UV LED系统,包括有灯体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灯体具有散热主体及若干LED,所述若干LED排列设置在同一LED基板的正面上,该LED基板的背面则与散热主体围合出一冷却腔;
控制器具有恒流电控模组和液冷循环模组,所述恒流电控模组和液冷循环模组集合在一驱动盒中,恒流电控模组电性连接灯体的LED;液冷循环模组包括有制冷循环单元和水循环单元,其中:制冷循环单元包括有压缩机、散热器、毛细管及蒸发器,冷媒经过压缩机、散热器、毛细管及蒸发器后再回到压缩机循环;水循环单元包括有水泵、水箱及流量检测,水泵将水箱的水输送到蒸发器中换热,形成冷冻水后输出到灯体的冷却腔,达成冷却水循环流经LED基板的背面冷却;而从灯体输出的冷冻水经过流量检测后再回到水箱中,所述流量检测输出信号给微电脑控制器,微电脑控制器还通过水位检测监控水箱,以及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蒸发器的工作参数,并以此控制压缩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灯体的散热主体具有接纳LED基板容嵌的凹台,凹台上设有密封环槽,LED基板的背面面贴凹台组装,并通过螺钉锁接,密封环槽中嵌装密封圈。
所述散热主体上组设一前盖,前盖盖合在LED基板的正面上,前盖具有一窗口,窗口供LED基板上的LED发光射出,前盖与LED基板之间有一玻璃板间隔。
所述冷却腔为匹配LED基板形状的方形腔体,冷却腔上的进出水口设置在与LED基板相对的侧面上。
所述微电脑控制器还通过压缩机次数检测监控压缩机。
本发明直接将LED基板与散热主体围合出一冷却腔,冷却水进入冷却腔后直接作用LED基板,LED基板背面完全接触冷却水,接触面大,散热快,与自然冷却和风冷相比较,大大的提高了LED的散热效果,使得LED的损坏率低,同时增加了其使用寿命。而通过增加流量检测、水位检测及温度检测,并配合微电脑控制器,实现智能监控制冷循环单元和水循环单元,使控制精确度及稳定性更高,提高LED的散热效果,同时减少能源损耗。
本发明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投资成本低,极大提升UV LED的使用性和经济性,符合产业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灯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灯体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控制器实施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图1实施例控制器的液冷循环模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北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北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7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