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储层渗透率贡献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3022.7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白松涛;万金彬;司兆伟;徐风;郭笑锴;程道解;倪路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渗透 贡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层评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储层渗透率贡献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影响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孔隙度及孔道的弯曲度等,核磁共振孔隙度是由T2分布通过刻度直接得到,在实验室所测量得到64组数据组成核磁共振谱,从前人研究的成果来看,大孔隙度部分含有自由流体较多,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好,对整体的渗透率贡献大;而在小孔隙部分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变差,束缚流体越多相关性就越差,利用区间渗透率的贡献值对于得到贡献最大的主要孔隙大小具有较大的意义。准确求取储层渗透率贡献值是储层评价的基础工作。
目前,储层渗透率贡献率主要是基于毛束管模型机毛管压力曲线求取的孔喉分布进行计算,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Purcell(1949)针对岩石的绝对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其渗透率计算公式是根据毛管束模型导出的,即假设岩石是由一束直径不等但长度相等的毛管所构成。根据泊谡叶定律,导出流体通过单根毛管孔道的流量公式,进一步结合达西公式,最后得出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
此种方法的进一步运用是计算区间渗透率。并由此可以做出不同毛管压力曲线区间的渗透率贡献值。区间渗透率的贡献值,即占总渗透率的百分数,可以由以下公式确定。即:
Wall(1965)提出,假设岩石的孔隙是由大小不同的毛细管束组成的。根据统计学的观点将孔隙体积划分为若干相等体积的级别,再计算每一级别孔隙体积的渗透率,然后再将他们叠加起来得出总渗透率。
岩样总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3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