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视网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71528.4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7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吴重雨;林伯刚;焦传金;潘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
主分类号: | H04N5/74 | 分类号: | H04N5/74;H04N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视网膜 系统 | ||
一种人工视网膜系统,包含一个光学装置及一个视网膜植入装置,该光学装置包括一个影像产生器,该影像产生器用于接收一个外部影像,并将该外部影像依序转换成M个投射影像,每一投射影像具有N个投射区块,每一投射区块具有M个相同的投射图像。而该视网膜植入装置包括一具有N个像素区块的像素阵列,每一个像素区块分别对应每一个投射区块,每一个像素区块根据所对应的投射区块的M个投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汇集成一个电刺激,以提高该人工视网膜系统的电刺激效率,其中,M≥2,N≥2,且M、N为正整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视网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的人工视网膜晶片使用内建太阳电池来吸收外部光源以进行光电转换来提供该人工视网膜晶片所需要的电力,使该人工视网膜晶片利用电刺激残存神经细胞的方式来说明因为视网膜退化而失明的患者恢复视觉。然而以往的技术存在因光电转换效率不佳而导致太阳能供电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且提升电源利用的效率,也能针对人工视网膜晶片的架构与操作方法加以描述的人工视网膜系统。
本发明人工视网膜系统,包含一个光学装置及一个视网膜植入装置。
该光学装置包括一个影像产生器,该影像产生器接收一个外部影像,且产生一个动作信号,并将该外部影像依序转换成第一至第M投射影像。其中,该外部影像包括N个原始区块,每一个原始区块具有第一至第M个原始图像。而每一个投射影像包括N个投射区块,该N个投射区块分别对应该N个原始区块,每一个投射区块具有M个相同的投射图像,该第一至第M个投射影像的每一个投射区块的该投射图像分别对应该第1至第M个原始图像,M≥2,N≥2,且M、N为正整数。
该视网膜植入装置包括一个像素阵列,该像素阵列包括N个分别对应该N个投射区块的像素区块,每一个像素区块根据所对应的投射区块的M个投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M个转换电流,且每一个像素区块加总该M个转换电流以产生一个加总电流。
较佳地,每一个像素区块具有一个光感测单元、一个共同端及一个切换单元。该光感测单元接收所对应的所述投射图像,并将所述投射图像分别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每一个转换电流。该共同端电连接该光感测单元以接收每一个转换电流,并汇集每一个转换电流以得到该加总电流,而该切换单元具有一电连接该共同端以接收该加总电流的输入接脚、及M个输出接脚,且该切换单元受一个控制信号控制以决定该加总电流由那一个输出接脚输出。
较佳地,每一个像素区块的每一个光感测器具有M个影像感测器及M个电流放大器。每一个影像感测器分别感测所对应的每一个投射图像并转换成一个感测电流,而所述电流放大器分别电连接每一个影像感测器以接收每一个感测电流,并将该感测电流进行放大以得到该转换电流。
较佳地,该切换开关具有M个开关,每一个开关具有一个第一端、一个第二端及一个控制端,该M个开关的每一个第一端电连接该输入接脚,该M个开关的每一个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该M个输出接脚,每一个开关的控制端受控制而于导通与不导通间切换。
较佳地,该M个输出接脚分别设置于M区视网膜组织。
较佳地,该视网膜植入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接收该动作信号且产生该控制信号以控制每一个像素区块的该M个开关的导通。
较佳地,该光学装置还包括一个同步处理器,该同步处理器用于侦测该使用者的眼睛的开合,并能传送一个重置信号以供该影像产生器接收。
较佳地,该视网膜植入装置还包括一个光电转换器,该光电转换器接收所述投射影像,并将所述投射影像转换成一个电力,且将该电力传送至该控制器和该像素阵列。
较佳地,该光学装置还包括一个光产生器,该光产生器用于产生一束光束并将该光束向外输出以供该光电转换器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未经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1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