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缆分纤箱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65519.4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馨春;王崇林;李建辉;李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501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分纤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的光缆分纤箱。
背景技术
随着无源光纤网络技术成熟应用,包括IP视频和云计算在内的新业务快速发展,人们对高清交互式网络电视和视屏监控等高宽带业务要求不断增长,光缆分纤箱已发展成为网络中常用的室内外光节点产品,光缆分纤箱的作用是用于配线光缆接续后通过光分路器与入户蝶形光缆实现连接。传统的光缆分纤箱一般由光缆终端箱简单改装的,因此,由于光缆分纤箱上的进缆孔仅在箱壁上设置一个封闭型孔,而掏接光缆需要在开剥以后再固定到箱体内,内部空间狭小,不容易穿透,增加了施工难度,也无法对内部的光缆进行固定,造成用户走线凌乱。
公开号为CN2028376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缆分纤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熔接盘、适配器、绕线架,箱体内还设置有分光路器,该光缆分纤箱可以实现一根光缆转换成多条线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的施工难度大及用户走线凌乱的问题,使得安装在箱体内部的线路清晰。但是箱体内的熔接盘、适配器、绕线架及光分路器等部件均是直接地设于箱体的底板上,光纤的接续只能在分纤箱中进行,但当对于用户所在楼道空间狭窄的情况下,安装极为不便,后续的维修也很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光纤的接续及日常维修的光缆分纤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光缆分纤箱,包括箱体、熔接盘、光分路器及适配器,所述箱体内的底面上可拆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熔接盘、光分路器及适配器均设置在安装板上。
所述光分路器包括光分路器本体,光分路器本体上设置有输入端及输出端。
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内的底面上。
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用于对配线光缆进行固定的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压线板,压线板具有供配线光缆穿入的线槽,所述压线板上设有用于调节压线板对配线光缆压紧程度的调节螺钉。
还包括与箱体铰接的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的贴合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缘,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密封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光缆分纤箱内设置的熔接盘、光分路器及适配器等部件均是设置在位于箱体底面上的安装板上,而安装板是可拆连接在箱体底面上的,那么在进行光纤安装时,就可以将安装板取下,在箱体的外部进行光纤的安装,维修时也是一样方便,不受光缆分纤箱的安装空间的限制,极大提高了光纤的安装及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光缆分纤箱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和与箱体铰接的箱盖(未显示),箱体1的内底面上通过螺钉3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上设置有熔接盘5及光分路器4,光分路器4是将光信号进行耦合、分支、分配,光分路器4包括光分路器本体,光分路器本体上设置有输入端41,光分路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根据用户量而定的若干个输出端42。当光缆线连接在光分路器4上时,通过光分路器4的作用可以分支多根线路,以便使用,这样就实现了一根配线光缆可以转换成多条引入光缆,从而也就可以连接多个用户。安装板1上靠近引入缆线出口处还设有适配器6,适配器6上设有适配器卡槽,缆线从相应的适配器卡槽中穿过,保证光缆分纤箱内走线清晰。箱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使配线光缆穿入箱体内部的线孔,安装板2上设置有用于将配线光缆固定在安装板2上的固定夹具7,固定夹具7包括压线板,压线板具有供配线光缆穿入的线槽,压线板上设有用于调节压线板对配线光缆压紧程度的调节螺钉,可根据不同直径的光缆进行调节。配线光缆穿过线孔后与熔接盘进行熔接,熔接盘是与光分路器上的输入端是连通的。
箱体1与箱盖的贴合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缘,凹槽内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密封条,保证分纤箱的密封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板还可通过与箱体对应内侧壁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安装板的可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5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