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3442.7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跃良;孙悟斯;孙文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久通耐磨防腐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5/24;F16L5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07215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套管。
背景技术
双套管除灰技术是一项正压浓相输送技术,其作用是通过管道利用具有一定速度和压力的气流,将固体颗粒物,由起点输送至终点。其结构为大管套小管,即在大管(内壁)的上部,用螺栓和焊接装设一小直径的小管,小管每隔一定间距开设一特定的开口(使其与大管的内部相通),在输送的过程中,设有多个开口的小管会形成紊流,在加上固体颗粒物自身的重力,其会慢慢的沉降在大管底部,进而达到除灰效果。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这种常见的双套管,小管直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在大管内壁上部,在工作的过程中,整个小管相当于是悬吊的,再加上在某些特定环境的作业中,双套管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振动,进而使得小管常常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小管一旦脱落,整个双套管的除灰功能失效,且脱落点不易排查和修复。因此,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小管脱落的双套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套管,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双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顺次、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贯穿的通风管;并且,每个所述通风管的两端的管口与所述内管的内腔相通;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管、所述通风管和所述导流环一体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双套管,其结构组件主要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作为支撑件,其提供了套设内管的空间,而内管则为双套管的主要结构;具体的,其外壁与外管的内壁相贴合,而且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顺次、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贯穿的通风管;所有的通风管均顺次同轴排布(即成一行排布,且均同轴),而且将整个内管贯穿(所有的通风管成一行排布后的长度与内管的长度一致)。并且每个通风管存在与内管的内腔相通的管口,这样在除尘的过程中,可形成供气流通过的副风道。另外,由于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上设置有通孔,这样,在从双套管的一端向另一端通风的过程中,每相邻的两个通风管可以通过导流环得以贯通,而导流环本身也可以阻挡部分固体颗粒,将通风管、导流环等作为副风道时,即可形成紊流,便于固体颗粒掉落并沉积在内管底部,并且达到除尘效果。更为重要的,由于在本发明的双套管中,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一体成型设置的,其是作为一个整体套设在外管内(具体为外管内壁),并与外管呈预应力装配,进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小管焊接或螺纹连接在大管内而存在的小管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双套管的使用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厚度与所述外管的厚度的比为:7/8-5/3;所述通风管的厚度与所述内管的厚度相等。
可选的,所有的所述通风管的长度相等,且所有所述通风管的管口呈斜面。
可选的,所述导流环垂直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内壁上,其远离所述内管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远离所述内管的一侧平齐。
可选的,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导流环的中部,且其横截面为圆形。
可选的,所述导流环的厚度为5-7mm。
可选的,每个所述通风管的长度为400-550毫米。
可选的,在所述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其组份包括:
碳300-450份、铬300-1500份、锰50-70份、钼30-300份、镍90-100份;
由以上组份制成的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一体成型),其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与普通的低碳钢材质的产品相比,其磨耗量是低碳钢6%-10%。
可选的,在所述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其组份包括:
碳210-280份、铬2000-3000份、锰50-100份、钼180-300份、镍200-1800份、铜125-200份;
由上述组份制成的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其通过组份的优选和配伍,制成的产品就有非常好的耐酸性腐蚀,与普通的不锈钢制品相比,其使用寿命为不锈钢制品的10倍以上。
可选的,在所述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其组份包括:
碳280-350份、铬1000-1500份、锰50-80份、钼100-200份、镍150-400份、铜140-250份。
由上述组份制成的内管、通风管和导流环,其属于耐碱性腐蚀制品,其使用寿命为不锈钢制品的10倍以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久通耐磨防腐管道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久通耐磨防腐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34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