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DN网络动态服务器选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62779.6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云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dn 网络 动态 服务器 选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分发网络,具体是涉及一种CDN网络动态服务器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处理器性能、存储容量和网络宽带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改变了当今人们对计算的了解。人们将焦点从集中式的、手工精心设计的计算系统转向全球范围的、分布式的、自组织的计算系统。为此,人们提出了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的概念,CDN是一种将服务器分布覆盖在互联网边缘,通过将用户请求的内容复制在到服务器中,以向其他用户提供高速服务的网络。为了实现本地访问以及有效沟通,CDN网络需要设计一种灵活的数据副本放置的方法。
CDN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尽量减少用户的访问响应时间,为达到这一目标,CDN系统应该尽量将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存放在距离用户最近的位置。在CDN网络中,如何将用户的请求定向到最近的服务器上,即如何根据用户的请求选择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是CDN网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服务器的选取直接影响CDN网络的性能及网络的可扩展性。以往的服务器选择方法,由于考虑的因素有限,使得其应用层面较窄,并且选择的服务器通常并不是最佳的副本服务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可靠的CDN网络动态服务器选择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CDN网络动态服务器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计算各个副本服务器的级别向量,形成副本服务器级别向量集合,用公式F={f1,f2,...,fn}表示副本服务器级别向量集合,其中网络中有n个副本服务器,fn表示第n个副本服务器的级别向量;
(2)计算向副本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的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用公式fc表示客户端的级别向量;
(3)从副本服务器级别向量集合中选择与发出服务请求的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相同或相近的副本服务器,该副本服务器为最终为客户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4)如果存在多个与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相同的副本服务器,则根据副本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负载量最轻的副本服务器作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副本服务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很好地解决服务器选择的问题,保证了所选择的服务器性能最佳,进而保证了CDN系统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CDN网络动态服务器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选择出最佳服务器,首先计算各个副本服务器的级别向量,副本服务器级别向量集合用以下公式表示:F={f1,f2,...,fn},其中n表示网络中有n个副本服务器,fn是指第n个副本服务器的级别向量;然后计算向副本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的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用公式fc表示客户端的级别向量;接着从副本服务器级别向量集合中选择与发出服务请求的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相同或相近的副本服务器,该副本服务器为最终为客户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下一步判断是否存在与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相同的副本服务器,如果说存在多个与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相同的副本服务器,则根据副本服务器的负载量选择负载量最轻的副本服务器作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副本服务器,如果说不存在与客户端的级别向量相同的副本服务器,给用户提供源内容服务器的地址,如果所述源内容服务器从网络中断开了,那么选择与客户端的级别向量最接近的副本服务器作为最终为客户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同时CDN网络的路由协议是采用分散对象定位路由协议。这种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能够选择出最佳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从而最终为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云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云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2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