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溢出测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2522.0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鲍广喜;鲍广英;李臣龙;唐肝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7/00 | 分类号: | E03F7/00;G01F23/6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出 测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测领域,尤其涉及监测液体是否溢出并能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系统中,当暴雨来临时,可能会管道排水不畅,出现流入的雨水量大于管道排出的雨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中的雨水会越积越多,最终会导致来不及排出而从窨井口向外溢出。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通常是需要市政排水系统工作人员及时到市内各处分布的窨井口去查看,并根据排水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方法在大暴雨到来时,往往因人手不够,对市内各处排水情况掌握不及时,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行动比较滞后,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能够实时、自动监测是否有溢出状态的装置,并该装置需要安全、可靠,并能实时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溢出测控装置,该装置安装在中空密封壳体内,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负重,另一端设有弹性伸缩按键,所述壳体内固定有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的供电电路上设有串联有常开开关,所述常开开关通过伸缩按键压合导通供电电路,所述报警单元包括发出报警信号至远端服务器的通信单元。
所述壳体为球体结构,所述球体结构由两个半球构成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负重位于下半球,弹性伸缩按键位于上半球。
所述上半球中间通过环形柔性带连接,其球冠部分向内延伸出杆状弹性伸缩按键至常开开关处,所述常开开关设有导通弹片,所述导通弹片设有保持其呈断路状态的回位弹簧。
所述的弹性伸缩按键通过弹簧,或者两端相斥的磁极支撑。
所述的报警单元设有声光报警模块、GPRS模块和GPS模块。
所述回位弹簧的固定端位于导通弹片与常开开关铰接端,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导通弹片上。
所述的报警单元通过内置电池供电。
所述的报警单元通过导线连接外置电池,所述外置电池通过安装在地面上的光伏板或风力发电机充电。
所述的壳体外壁设有栓扣,通过栓扣并利用绳子将该装置挂于监控处水位上方、盖板下方。
本发明液体防溢出测控装置可在夏季汛涝季节市政排水系统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该测控球的使用市政排水系统管理人员可对全市内各个路段各个窨井口及管道的排水情况了如指掌,能及时全面的掌握全市排涝情况,评价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排涝,为市政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测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关放大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壳体;2、负重、3、报警单元;4、常开开关;5、伸缩按键;6、柔性带;7、栓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防溢出测控装置外壳为中空密封壳体1,需要达到水密程度,避免浸入对内部电子器件造成损坏,而中空结构,可以保证具有浮在水面上的能力,壳体1优选球形结构,并且一端设有负重2(如铅块),该装置的浮力需大于自重,添加负重2和球形结构可以保证装置像“不倒翁”在水里始终顶部朝上。
壳体1内固定有报警单元3,报警单元3的供电电路上设有串联有常开开关4,常开开关4通过弹性伸缩按键5压合导通供电电路,伸缩按键5固定在壳体1内部顶端,通过壳体1上部接触物体而下压伸缩按键5,实现报警单元3供电电路导通。
报警单元3包括发出报警信号至远端服务器的通信单元(如GPRS单元),当供电电路接通后,则自动发出信号,此外,报警单元3还可以设有声光报警模块和GPS模块,而壳体1则可采用透明材质,方便光报警模块的光亮被发现。通过GPS模块可以确定报警测控装置的位置,而声光报警模块则可以让检修人员在现场及时发现测控装置,能够尽快回收,并关闭报警,则利用该特性可告知服务器,检修人员已经到达现场了。报警单元3还可以输出线信号,控制外部器件,如通过继电器控制外部器件断路或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2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