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与分散液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60358.X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清茂;张嘉文;张信贞;刘耕砚;陈贞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73/02 | 分类号: | C08G73/02;C09D7/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分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分散剂,更特别关于其组成。
背景技术
在微粉的安定化分散中,金属微粉因内聚力强而聚集,且密度高而易沉降,导致金属微粉的分散安定难度最高。若以金属微粉作为导电浆料,金属微粉、非挥发性分散剂、黏着剂、与添加剂的用量将影响导电涂层的导电度高低。若采用金属微粉形成低黏度(4~20cps,25℃)的喷印墨水,如何使金属微粉在具备高导电度的同时,也能克服重力沉降而有高分散稳定性,分散剂扮演关键的角色。然而目前并无针对导电金属粉体分散用的分散剂技术与产品,而且针对微米级到纳米级的各种尺寸金属微粉其所需的分散剂分子大小皆不同。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开发针对金属微粉大小量身订作的分散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具有式1的结构:
其中R1是C2-18的烷撑基或C6-18的芳撑基;R2是C1-18的烷撑基;R3是式2的官能基:
其中X1、X2、X3、X4、X5、及X6各自独立,是H或甲基,且X7是H或-OCH3;p、q、及r各自独立,是1至10的整数;以及m与n各自独立,是1至50的整数。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散液,包括:100重量份的粉体;1至80重量份的分散剂,其中该分散剂是上述的聚合物;以及100至900重量份的溶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具有式1的结构:
其中R1是C2-18的烷撑基或C6-18的芳撑基;R2是C1-18的烷撑基;R3是式2的官能基:
其中X1、X2、X3、X4、X5、及X6各自独立,是H或甲基,且X7是H或-OCH3;p、q、及r各自独立,是1至10的整数;以及m与n各自独立,是1至50的整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聚合物的合成方式如下。值得注意的是,下述合成方式仅用以说明而非局限本发明。本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白可依其实验室设备与药品商采用合适的步骤,合成式1所示的聚合物。首先,取环氧树脂置于反应瓶中,搅拌并加热至110℃至160℃。若温度过高,则环氧树脂易凝结于反应瓶壁上,导致环氧树脂比例偏离原始配制的比例。若温度过低,则环氧树脂无法融熔成液态,导致开环反应不易进行,聚合度会过低且分子量不均匀。接着将氨烷基吡咯烷酮缓缓加入反应瓶中,待完全加入后再加热至110℃至160℃反应1至6小时,控制环氧树脂∶氨烷基吡咯烷酮当量比值大于1,即可得两端为环氧基的中间产物。若反应温度过高及/或反应时间过长,则聚合物颜色会变成深褐色(产生质变)。若反应温度过低及/或反应时间过短,则不易完全反应,导致分子量过低。上述反应如式3所示。在式3中,R1、R2、与n定义同前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环氧树脂可为1,6-己二醇环氧树脂(长春化工)、双酚A环氧树脂(BE-188)(长春化工)、或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Mn=500,购白Aldrich),氨烷基吡咯烷酮可为1-(3-氨丙基)-2-吡咯烷酮(Aldrich)。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氨烷基吡咯烷酮与环氧树脂的摩尔比为s∶s+1,s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则可得到两端为环氧基的中间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60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