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7907.8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3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朱洪东;郭志鹏;王显坤;刘易;潘海泉;戈溢;强军伟;安悦;张艳;赵琳;岳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管工 井下 观测 仪器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包括:
探测装置,由主体构架以及安装在所述主体构架上的摄像采样装置构成,用于对水下电力井下排管情况进行采样,并输出水下电力井下排管情况的视频信号;
监控装置,通过三防传输线缆与所述探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探测装置输出的水下电力井下排管情况的视频信号,实时显示水下电力井下排管情况,对水下电力井下排管情况进行摄像及拍照,并对获取的视频及图片信息进行保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采样装置采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
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图像信号,对图像进行显示的图像显示模块;
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
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及图像显示模块相连接,用于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及图像显示模块提供电源供应的第一电源模块;
设置在所述主体构架上,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入摄像及拍照控制指令的控制按键;
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包括摄像按键及拍照按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构架包括:杆体及杆头,所述杆头固定在所述杆体的一端,所述杆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摄像采样装置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采样装置包括:固定架、三防壳体、第二电源模块、夜视白光灯、水下摄像头,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所述三防壳体,所述三防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夜视白光灯及水下摄像头,所述水下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夜视白关灯的上部,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夜视白光灯及水下摄像头相连接,所述水下摄像头通过三防传输线缆与所述控制按键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所述夜视白光灯采用大功率LED照明灯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摄像头采用广角为110度的镜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水下摄像头包括:防水罩、密封圈、透明板、摄像头、摄像头固定底座、网线和插头,其特征在于网线外部套有气管套管,所述气管套管与网线的绝缘套间间隙配合,并填充气体,所述气管套管一端防水罩密封连接,另一端与POE交换机插头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端部设有内锥形的锁紧螺母,所述防水罩后端设有外锥形的螺纹段,所述气管套管经锁紧螺母与防水罩后端的螺纹段相配合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防水罩前端内壁设有螺纹段,所述密封圈经螺纹段和密封胶与防水罩螺纹密封连接。
10.一种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力排管工井井下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使用前,开机,电池为摄像采样装置及观察视窗提供电力,使用时,将前端摄像采样装置平稳沉入电力井水中,此时,采样装置前端大功率LED灯开始工作,摄像头对水下情况进行采样,产生视频信号,信号由信号线传输至观察视窗,工作人员可根据视频信息调整摄像头角度及位置,使采样装置对准观测区域,在确保需观测区域处于观测视窗中时,按下拍摄按钮,产生电信号,采样装置收到拍摄指令,会记录当前图像,产生图片信息,并由数据线传输至与观察视窗一体的硬盘中进行存储,单次采样工作经由多张图片信息记录,方便日后查询存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79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