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型飞机上单翼单转轴折叠方案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7621.X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9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何景武;耿立超;刘文章;严贤怀;焦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56 | 分类号: | B64C3/56;B6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飞机 单翼 转轴 折叠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型运动型飞机上单翼的单轴旋转折叠方案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折叠翼设计中,折叠方案的选择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机翼折叠的形式很大的影响到机翼的结构布置、机翼的重量以及折叠操作过程。若机翼折叠的形式不合理,则机翼结构的布置会非常复杂而困难,机翼的重量会因此增加,折叠过程会变得繁琐。
在以往的上单翼折叠设计中,多采用双轴式折叠方案或者上折式方案。双轴式折叠方案,通过两次不同转轴的旋转,实现机翼的后折;上折式方案以靠近上翼面的水平直线为转轴,实现机翼的上折。双轴式折叠方案操作相对复杂,上折式方案重心高度变化较大。在轻型运动型飞机中,采用这两种折叠方案一般需要增装动力装置来实现折叠过程,致使机翼重量增加,不能依靠单人手动实现折叠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运动飞机上单翼的单转轴折叠结构的设计方案,以达到简化折叠过程的目的。
本设计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简化机翼模型,初步确定机翼旋转处的结构分离面;
第二步:确定机翼折叠后的位置;
第三步:计算机翼旋转的转轴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
第四步:根据转轴位置,调整结构分离面的位置,重复步骤一到四,直到机翼旋转折叠过程中不会与机身发生干涉;
第五步:在三维建模软件中消除机翼内段和外段的结构干涉;
第六步:折叠分离面处细节结构的设计;
第七步:折叠前后机翼的固定。
第八步:计算机仿真以实现单转轴折叠。
该方案简便实用,已在“梦想四号”轻型运动型飞机中加以应用,并通过三维运动仿真“DMU”实现机翼折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机翼折叠方案的计算原理图;
图2是计算原理图的x轴向视图;
图3是计算原理图的z轴向视图;
图4和图5是机翼折叠处结构(复合材料形式);
图6是外翼段的转轴耳片结构;
图7是机翼折叠后的固定装置图(装置收起和展开);
图8和图9是机翼折叠后的固定效果图
图10是内段和外段机翼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折叠转轴的细节图;
图12是折叠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第一步:简化机翼模型,初步确定机翼旋转处的结构分离面。
忽略机翼厚度,简化机翼模型为平面梯形。取机翼翼根位置弦长l1,选择机翼旋转处的机构分离面距机身铅垂方向对称面为l1,如图2所示。设置三维直角坐标系,x、y、z分别代指机身轴向、机翼展向、另一正交方向。设机翼外段根部前缘点A坐标(x0,y0,z0),机翼端部前缘点B坐标(x1,y1,z1),机翼外段根部后缘点C坐标(x2,y2,z2)。
第二步:确定机翼折叠后的位置。
根据需求确定机翼折叠后的位置。为了减小机翼旋转折叠后整机占地面积,选择机翼折叠后紧贴后机身,距机身表面为尾翼展长的0.5~1倍。此时,机翼外段根部前缘点A坐标(x0,y0,z0),机翼端部前缘点B′坐标(x1′,y1′,z1′),机翼外段根部后缘点C′坐标(x2′,y2′,z2′)。
第三步:计算机翼旋转的转轴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
计算直线AB和直线AB′的角平分面b,计算直线AC和直线AC′的角平分面c,计算平面b和c的交线AD(D为点C到直线AD的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76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