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6044.2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其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其哲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水系 液泡 分离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该液泡分离器装设在一膜过滤单元一侧,且包括一筒槽、一抽水泵、一集沫槽及至少一个微细气泡产生单元,当水液经该微细气泡产生单元的一入水口泵送至一混合室时,与一空气管所抽送的气体充分搅拌,形成带有大量微细气泡的水体,使水体中的蛋白质、残饵、排泄物与较大颗粒积聚在气泡表面,并通过一回水口向上推升,以排至一集沫槽,而与气泡到达分离界面后的水体,最后通过筒槽的一出水管排至养殖槽,以利于续行固液分离。本发明所提供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该液泡分离器可接设在养殖槽的一侧,使滞留在养殖槽内并带有较大悬浮颗粒的泡沫,能借着该液泡分离器来进行固液分离,以维持养殖水的良好水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有效截除水中蛋白质,以延长膜使用寿命,且能提供良好循环水质、以提高饲养物存活率的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
背景技术
申请案号为第101496697号“高密度养殖循环水的处理设备”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申请,为本申请发明人先前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种养殖循环水的处理设备包括有至少一养殖槽、一曝气单元、一杀菌单元、至少一循环水处理槽、多数个膜过滤单元、一回水单元及一喷洗单元。该种处理设备能让养殖槽内的水体在曝气后,有充足的溶氧量之外,也能有效地将残饵及排泄物上浮溢流出槽体外,更配合杀菌单元提供微量的臭氧,以及在该养殖槽的板体内部衬有抗菌材料层,可有效避免病毒、细菌生成,因此能提供优良的养殖水体,以提高生物养殖密度及活成率。
但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体上不免会因新陈代谢而自然地分泌并排放出黏液,这些黏液通常会凝结水中的细小残饵与鱼只排泄物,并含有大量不同成分的蛋白质,虽然一部分的黏液在排出养殖槽后,可以迅速地分解为氨氮,并通过后续的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来脱除,但大部分的黏液则被泵送到膜过滤单元的过滤室,这些黏液会很快地附着在滤膜的表面,造成膜孔的堵塞,使得膜通量降低,也导致循环水的产水率快速衰竭,这时,即使利用膜过滤单元上方的喷洗单元来对膜面来进行冲洗清洁,也很难在短暂地时间内有效地除去滤膜表面的黏膜层,造成滤膜丧失应有的固液分离效能。
其次,养殖槽内比重较大的残饵、鱼虾排泄物及固体悬浮颗粒(SS),通常无法正常地溢流排出养殖槽外,所以,会在曝气单元的曝气作用下,形成上浮于水体液面的泡沫,这些泡沫一旦堆积成有机废物层后,就会在养殖槽内快速地分解成氨氮,而后续的膜过滤单元的滤膜采用UF膜(Ultra Filtration,超过滤膜)为主,但UF膜对于氨氮的截留效果不高,如此一来,通过滤膜的循环水在泵送回养殖槽后,就会造成槽体内的水质氨氮浓度提高,饲养物的存活率也相对骤减。
据上,为更提高养殖物的存活率,有必要再提升养殖的维生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的液泡分离器,该循环水系统将一养殖槽的养殖水溢流至一设有包埋式硝化菌的硝化处理槽内进行硝化反应,再通过一膜过滤单元进行固液分离,最后再抽送回该养殖槽内循环使用,该液泡分离器装设在该膜过滤单元的一侧,且该液泡分离器包括有:
一筒槽,其具有由一筒壁所构成的一容水室、自该筒壁外部伸设入该容水室的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至少一导气孔及一排沫孔;
一抽水泵,其连接在该进水管上,并将通过该硝化处理槽的处理水预先抽送入该筒槽的进水管;
一集沫槽,其设置在该筒槽一侧,并具有一接设在该排沫孔上的收集管;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其哲,未经郭其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6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