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表智能处理系统及水表智能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55514.3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6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蓉;李光普;张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恒隆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225211 江苏省扬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表 智能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表智能处理系统及水表智能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表为测量水流量的仪表,在现代小区,每户住户均对应设置水表以测量住户的用水量,每个住户单元通过集中器与每户的水表连接以读取各户水表的用水量。目前在新安装水表或者更换水表或者拆除水表时,需要手工在集中器中设置,如安装水表时,需要将水表的二维码分别输入至集中器和服务端内,此种方式,较繁琐且容易发生人工错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智能化,无需手工抄写水表编号,排除了人工误差的水表智能处理系统及水表智能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水表智能处理系统,包括集中器、与所述集中器连接的至少一个水表和管理端、以及扫描水表编号并分别与所述集中器和管理端双向通信以将水表编号发送至集中器和管理端的移动通信端,所述集中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管理端连接并将集中器的信息和水表的用水量数据发送至管理端的传输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信端为内部安装有水表控制应用程序的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信端与集中器之间采用蓝牙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端为计算机。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信端具有扫描水表编号的摄像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表智能处理方法,包括:
采用移动通信端扫描水表的编号;
对应各水表编号对应设置水表的安装位置信息,将水表编号和对应的水表安装位置信息输送给管理端;
移动通信端与集中器建立连接,移动通信端将所述被扫描的水表安装或者拆除信息通知集中器,若集中器被告知水表被安装后,集中器与水表通信,检测水表是否连接正常,并且获得水表信息;若集中器被告知水表拆除,集中器去除水表信息;
集中器将所读取到的水表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集中器将所读取到的水表信息发送至管理端”可通过如下步骤代替:所述集中器将水表信息发送至移动通信端并由所述移动通信端将该水表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进一步的,所述水表编号采用二维条形码,所述移动通信端通过摄像头扫描所述二维条形码。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信端与集中器之间采用蓝牙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中器通过传输模块将水表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移动通信端分别与水表和集中器连接,由移动通信端将水表编号读取后告知集中器,从而实现智能化操作,无需手工抄写水表编号,排除了人工误差。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表智能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表智能处理系统包括集中器1、与所述集中器1连接的至少一个水表2、与集中器1连接的管理端4、以及扫描水表2编号并与分别与所述集中器1和管理端4双向通信以将水表2编号发送至集中器1和管理端4的移动通信端3。每个所述水表2具有单独的编码,该编码采用二维条形码。所述集中器1通过总线与水表2连接,集中器1与水表2建立连接后,集中器1用以监控水表2并读取水表2的信息,如用水量。集中器1上设置有与管理端4连接的传输模块5,通过该传输模块5将集中器1的信息和水表2的用水量数量发送给管理端4。所述集中器1与移动通信端3之间采用蓝牙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信端3为内部安装有水表2控制应用程序的手机,所述手机3具有扫描水表2的摄像头,通过该摄像头扫描二维条形码获知水表2编号。所述手机3与管理端4连接并双向通信。所述管理端4为计算机。
通过使用上述水表智能处理系统的一种水表智能处理方法包括S1至S4步骤。
S1:采用手机3扫描水表2的编号,该编号为二维条形码。
S2:对应各水表2编号对应设置水表2的安装位置信息,将水表2编号和对应的水表2安装位置信息输送给管理端4,各水表2的安装位置信息采用安卓系统的屏幕键盘完成。通过该步骤可以不再需要纸质信息,避免二次录入的错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恒隆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恒隆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5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