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用井下水力旋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1321.0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5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辉;李玉海;宫华;白晓捷;李瑞营;马晓伟;谷玉堂;郭福祥;耿晓光;邓胜聪;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E21B21/01 | 分类号: | E21B21/01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陈可鑫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井下 水力 旋清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钻井技术领域中一种钻井用井下工具,尤其是一种钻井用井下水力旋清器。
背景技术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有效携带井底岩屑是钻井液重要作用之一。但是在实际钻井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水平井、定向井的定向滑动钻进施工过程中,钻杆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紧贴井眼底部,造成钻杆与底部井壁间的环空流道不畅,导致钻井液返屑能力降低,部分岩屑堆积井底,形成岩屑床,造成定向井段、水平井段等斜井段摩阻增大,直井段钻头反复研磨岩屑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钻杆与井壁间环空流道不畅、外部环空动力不足导致的井底返屑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钻井用井下水力旋清器。该钻井用井下水力旋清器,能够提高返屑效率、破坏岩屑床、降低定向施工摩阻扭矩。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钻井用井下水力旋清器,包括旋动短节壳体,所述的旋动短节壳体上下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传动短节壳体及定位短节壳体;所述的传动短节壳体丝扣连接动力短节壳体,动力短节壳体内部挂接马达动力系统,动力短节壳体与马达动力系统组成动力短节,所述的马达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轴连接芯轴的一端,芯轴位于旋动短节壳体内部,芯轴另一端进入定位短节壳体内部,芯轴外体与定位短节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动密封圈;芯轴外体布有齿轮A;所述的传动短节壳体及定位短节壳体外部装有上下扶正翼;旋动短节壳体上开孔嵌入若干嵌入齿轮;旋动短节壳体外部套有叶轮套筒,叶轮套筒与上下扶正翼之间设有轴承;叶轮套筒内体均布有齿轮B;芯轴与嵌入齿轮之间采用棘轮机构;叶轮套筒本体外部装有叶片。
本发明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钻井用井下水力旋清器,由于采样上述结构,利用行星系统实现了井下钻具在本体不旋转的条件下,外部叶片套筒的高速转动;该发明在芯轴与嵌入齿轮之间采用棘轮机构,防止了倒转的发生;有效破坏井底岩屑床,降低摩阻,提高返屑效率;可修整井壁,有效地圆滑井眼,可减少起下钻次数;该发明可通过叶轮套筒上叶轮的不同设计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局部举升,提高直井返屑效率,减少钻头的二次碾压。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部旋转短接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附图4是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附图5是图2中沿C-C线的剖视图;
附图6是图2的侧视图;
附图7是本发明旋转短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叶轮套筒,2-嵌入齿轮,3-旋动短节壳体,4-芯轴,5-轴承,6-扶正翼,7-传动轴,8-马达动力系统,9-动密封圈,10-定位短节壳体,11-动密封,12-动力短节壳体,13-传动短节壳体,14-叶片,15-齿轮A ,16-齿轮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513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