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前端模块及雷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41806.1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0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达学;张世兵;王陆林;李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3 | 分类号: | G01S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前端 模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雷达前端模块及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总量的迅速上升,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车载安全预警技术随之应运而生。目前汽车防撞探测主要是采用红外、激光、摄像头、雷达等一些测量方式。其中红外、激光、摄像头等光学技术虽然价格低廉且技术简单,但这些技术普遍存在全天候工作效果不好以及探测距离短等缺点。
相比而言,雷达则因其所具有的稳定的探测性能以及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已逐渐成为主动防撞技术的首选。特别是对于盲点检测(英文:Blind SpotDetection,简称:BSD)与变道辅助(英文:lane change assist,简称:LCA)系统,现有的车载雷达能够有效实现针对BSD或LCA单一功能的解决方案,而如何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的集成度,同时实现多种检测功能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虽然有基于77GHz雷达等高频雷达同时实现这BSD与LCA功能的方案,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目前所采用的高频雷达普遍成本较高,从而令经济型家轿难以承受。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具有多种检测功能的雷达系统的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前端模块及雷达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前端模块,包括:信号产生器、发射芯片、接收芯片以及收发天线,所述信号产生器通过所述发射芯片与所述收发天线相连接,所述收发天线还与所述接收芯片相连接,所述接收芯片与所述发射芯片相连;
所述收发天线包括至少两路用于发射信号的发射天线以及至少两路用于接收回波的接收天线;
所述发射芯片用于根据所述信号产生器产生的信号得到至少两组微波信号,以使得所述至少两组微波信号通过至少两路用于发射信号的所述发射天线发射。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芯片还与中频处理模块相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产生器为锁相环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芯片包括压控振荡校准电路、R分频器、功率分频器、N分频器、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一放大器、第一可控增益放大器及第一巴伦;
所述压控振荡校准电路分别与所述信号发生器以及所述功率分频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入的信号产生调频连续波,并通过所述功率分频器将调频连续波分为两路信号分别输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
通过所述功率分频器输出的两路信号还通过所述N分频器反馈至所述信号发生器;
通过所述功率分频器输出的两路信号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可控增益放大器放大后经第一巴伦输入所述接收芯片。
所述接收芯片包括4组并列设置的接收电路;
所述接收电路包括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二巴伦、混频器以及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分别连接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巴伦;
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巴伦输出的信号与来自所述发射芯片的信号进行混频,并通过所述第二放大器输出至所述中频处理模块。
所述中频处理模块包括与所述接收芯片中接收电路相对应的4组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二可控增益放大器以及模数转换器,来自所述接收芯片的信号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第二可控增益放大器以及所述模数转换器输入至数据接口。
优选的,所述发射芯片与所述接收芯片均采用硅基工艺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雷达系统,所述雷达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雷达前端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前端模块及雷达系统,雷达前端模块包括信号产生器、发射芯片、接收芯片以及收发天线,其中发射芯片用于根据信号产生器产生的信号得到至少两组微波信号,以使得至少两组微波信号通过至少两路用于发射信号的所述发射天线发射。通过采用两路发射通道,发射天线发射出去的信号可以分别覆盖不同的区域,进一步通过对不同区域回波的接收分析从而能够实现针对多种不同区域的雷达检测。采用这样一种雷达前端模块的设计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低频雷达系统,使得低频雷达系统同时实现多种检测功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具有多种检测功能的雷达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1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