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8837.1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71/02;C08L77/00;C08L79/08;C08K13/02;C08K3/30;C08K5/098;C08K5/103;C08K5/42;C08K3/22;C08J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et 改性 抗静电 色母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结晶线型聚酯,常用于纤维、挤出薄膜与薄片、吹塑等,由于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韧性、延伸性和力学强度,并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和环境友好性,已广泛应用于纤维、薄膜、工程塑料等领域。但PET因其本身体积电阻大,极易产生静电,因此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ET树脂15%~50%、抗静电剂10%~20%、颜料15%~30%、纳米硫酸钡5%~30%、钛酸酯偶联剂0.1%~1%、硬脂酸钠0.1%~1%、超细TAS-2A粉0.5%~3%。
所述PET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所述抗静电剂为聚环氧乙烷、聚醚酯酰胺、聚醚酯酰亚胺、丙三醇单硬脂酸酯与烷基磺酸钠复配物、纳米级掺锑氧化锡中的一种。
所述颜料为钛白粉、炭黑、氧化铁红、铅铬黄、铁蓝、大红粉、偶淡黄、酞菁蓝、喹吖啶酮中的一种。
上述的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先将纳米硫酸钡和钛酸酯偶联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120℃的高速混合器中,以转速3000~6000r/min高速搅拌30~45分钟,然后再加入PET树脂、抗静电剂、颜料、硬脂酸钠和超细TAS-2A粉,使一起中速搅拌3~5分钟,待混合均匀后出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于270℃~290℃温度下经过熔融混炼后挤出造粒,然后进行干燥、包装,即得本发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高浓度、高分散、强着色、低成本、抗静电性优良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生产PET添加3%~10%质量分数时,可使制品的表面电阻率下降至109~1010Ω·m,而且还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低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ET树脂47%、聚环氧乙烷15%、钛白粉25%、纳米硫酸钡10%、钛酸酯偶联剂0.2%、硬脂酸钠0.3%、超细TAS-2A粉2.5%。
制备方法: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先将纳米硫酸钡和钛酸酯偶联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120℃的高速混合器中,以转速3000~6000r/min高速搅拌30~45分钟,然后再加入PET树脂、聚环氧乙烷、钛白粉、硬脂酸钠和超细TAS-2A粉,使一起中速搅拌3~5分钟,待混合均匀后出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于270℃~290℃温度下经过熔融混炼后挤出造粒,然后进行干燥、包装,即得本发明的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
实施例2:
一种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ET树脂37%、丙三醇单硬脂酸酯与烷基磺酸钠复配物20%、酞菁蓝15%、纳米硫酸钡25%、钛酸酯偶联剂0.5%、硬脂酸钠0.5%、超细TAS-2A粉2%。
制备方法: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先将纳米硫酸钡和钛酸酯偶联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120℃的高速混合器中,以转速3000~6000r/min高速搅拌30~45分钟,然后再加入PET树脂、丙三醇单硬脂酸酯与烷基磺酸钠复配物、酞菁蓝、硬脂酸钠和超细TAS-2A粉,使一起中速搅拌3~5分钟,待混合均匀后出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于270℃~290℃温度下经过熔融混炼后挤出造粒,然后进行干燥、包装,即得本发明的基于PET共混改性的抗静电色母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8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