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喉炎并复发少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1153.9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侨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94;A61P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慢性 喉炎 复发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喉炎并复发少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长期用嗓过度、发声不当、长期喝酒抽烟刺激、工业有害气体粉尘、高温气体的刺激等等很多原因都可导致慢性喉炎。慢性喉炎主要表现为声带、室带的慢性炎性病变,主要症状为声嘶、喉部分泌物增多、喉部不适感。声嘶一般上午轻,下午重,讲话少时轻,多时重,声嘶初期为间歇性,日久变为持续性;喉部分泌物增多时,病人常感喉部有痰液附着,喉部干燥不适,但痰稠,不易咳出。慢性喉炎的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人体健康。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喉炎的中草药虽然也有不少,但是治疗功能都比较单一,治疗效果也都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较好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根治此病,许多患者反复到各医院就诊,市场上应用的药物大多存在治疗效果欠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喉炎并复发少的中药,其疗效好,治愈率高,治愈后复发少。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喉炎并复发少的中药,其成分按重量份包括:鸭跖草20-25份、野菊花10-15份、蒲公英5-8份、紫花地丁4-10份、连翘6-10份、山慈菇10-15份、射干2-6份、山豆根10-13份,薄荷12-16份、大青叶3-9份、牛蒡子15-20份、桔梗12-15份、甘草5-8份、玄参4-10份、白花蛇舌草1-4份、开口箭1-3份、土茯苓2-5份、紫薇2-5份、白薇3-5份、火炭母3-7份、半枝莲1-5份、鹿茸草13-19份、马勃10-14份、板蓝根15-18份、马鞭草2-4份、生地黄10-15份、山药5-15份、五味子3-8份、芦根8-13份、天花粉6-10份、浙贝母12-14份、双花3-10份、一枝香3-6份、胖大海10-17份、无花果3-10份、知母5-6份、鱼腥草3-8份、木蝴蝶6-7份、薏米10-18份、栝楼10-15份。
优选地,鸭跖草、山慈菇、芦根、天花粉、薏米的重量之比为21-24:11-14:9-12:8-10:12-16。
优选地,其成分按重量份包括:鸭跖草22-24份、野菊花11-13份、蒲公英6-7份、紫花地丁6-8份、连翘8-9份、山慈菇12-14份、射干3-5份、山豆根11-12份,薄荷13-15份、大青叶5-7份、牛蒡子18-18.5份、桔梗14-14.5份、甘草6-7份、玄参6-7份、白花蛇舌草2-3份、开口箭1.8-2.3份、土茯苓3-4份、紫薇3-4份、白薇4-5份、火炭母4-6份、半枝莲3-4.3份、鹿茸草15-18份、马勃12-14份、板蓝根16-17份、马鞭草3.2-3.8份、生地黄12-13.5份、山药7-12份、五味子5-6.5份、芦根10-12份、天花粉7-9份、浙贝母12.6-13.5份、双花7-8份、一枝香4-5份、胖大海13-15份、无花果7-9份、知母5.3-5.6份、鱼腥草4-5份、木蝴蝶6.4-6.6份、薏米13-16份、栝楼11-13份。
优选地,其成分按重量份包括:鸭跖草23份、野菊花13份、蒲公英6.5份、紫花地丁7.2份、连翘8份、山慈菇14份、射干3.6份、山豆根11.3份,薄荷13.7份、大青叶6份、牛蒡子18份、桔梗14.3份、甘草6.5份、玄参6份、白花蛇舌草2.3份、开口箭2.2份、土茯苓3.4份、紫薇3.7份、白薇4.4份、火炭母5.3份、半枝莲4份、鹿茸草16份、马勃13份、板蓝根16.7份、马鞭草3.5份、生地黄13份、山药9份、五味子6份、芦根11份、天花粉8.3份、浙贝母13份、双花7.7份、一枝香4.3份、胖大海13.8份、无花果7.9份、知母5.4份、鱼腥草4.6份、木蝴蝶6.5份、薏米15份、栝楼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侨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侨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1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