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0717.0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9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晏鸣宇;江全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310027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odis 数据 输电 线路 附近 山火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卫星图像数据并预处理;
步骤2:识别并排除水体和云对应的像素点;
步骤3:判断潜在火点;
步骤4:判断绝对火点;
步骤5:利用背景信息判断火点;
步骤6:滤除噪声点;
步骤7:通过NDVI指数滤除工业火点;
步骤8:判断对输电线路有影响的火点,并输出最终的火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从MODIS卫星接收站的原始监测图像的36个通道值中获取用于山火识别的1、2、7、21、31和32通道的数据,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儿何矫正和辐射矫正预处理;定义Ti为i通道的亮温值,Ri为i通道的反射率;i=1、2、7、21、31和32;
所述的MODIS是指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满足R1+R2>0.9或者T32<265K或者的像素点对应的区域判断为存在云的区域,并认为其中不可能存在火点;
将同时满足R2<0.15、R7<0.05和的像素点对应的区域判断为水体区域,并认为该区域内不存在火点;因此,利用本步骤排除图像中存在的对应水体和云的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1)先确定背景阈值Th:第21通道亮温值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其中a和b为常数,分别为279和11.8,e为自然对数底,x 为亮温值;累积概率密度为P满足对累积密度函数求逆有x=F-1(P);取P=0.95,所得x定义为背景阈值Th;
(2)再根据背景阈值Th判断潜在着火点:对在步骤2中已剔除了对应水体和云的像素的MODIS数据,如果像素点满足T21>Th,则表示为潜在火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针对步骤3得到的潜在火点,如果像素点满足:白天时T21>360K,或者夜间时T21>330K,或者 T21-31为T21和T31的差值,K为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则判断该像素点为绝对火点,不满足条件的像素点转入步骤5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利用潜在火点像素点周围八个背景像素点信息判断火点,定义T21b和δT21b为潜在火点像素点与周围8个像素点的T21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T21-31为T21和T31的差值,T21-31b和δT21-31b为潜在火点像素点与周围8个像素点的T21-31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对于步骤4中不属于绝对火点的潜在火点对应的像素点,如果满足T21>T21b+5×δT21b和T21-31>T21-31b+5×δT21-31b,则认为改潜在火点是火点,记为确认后的潜在火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MODIS数据的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针对步骤4中的绝对火点和步骤5中得到的确认后的潜在火点,如果满足T31-T32<8.0K,这判断该火点就是非噪声火点;如果不满足条件T31-T32<8.0K,则判断该像素点为噪声点,予以滤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07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有背压成形结构的闭式冷挤压模
- 下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VPX机箱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