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5708.2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3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明彦;山本靖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10K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硫装置。脱硫装置(1)包括:脱硫塔(20),通过使焦炉煤气(G1)与吸收液(S2)对流接触来将焦炉煤气中的硫化物吸收到吸收液中;再生塔(30),向从脱硫塔排出的吸收液供给含有氧的气体而将硫化物氧化,使至少一部分吸收液在脱硫塔中循环。脱硫塔具有多层吸收层(26)。各个吸收层具有200mm~1500mm的厚度,用于将吸收液暂时保持而自上向下进行引导,焦炉煤气自下向上通过该吸收层。再生塔(30)具有混合槽(40)。混合槽从脱硫塔中接收吸收液,并且接收含有氧的气体而构成气液混合流体,使气液混合流体一边回旋一边上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煤进行干馏而制造焦炭时产生的焦炉煤气能够作为燃料进行利用。由于焦炉煤气含有硫化物,因此当燃烧时,会产生硫氧化物,存在对环境带来影响的隐患。因此,在将焦炉煤气作为燃料进行利用之前,会去除焦炉煤气中的硫化物。在硫化物的去除中使用例如CN201880463U所示那样的脱硫装置,在该脱硫装置中,通过使焦炉煤气与吸收液对流接触来将焦炉煤气中的硫化物吸收到吸收液中。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能力优异的脱硫装置。
本公开的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其通过使焦炉煤气与吸收液对流接触来将焦炉煤气中的硫化物吸收到吸收液中;以及再生塔,其向从脱硫塔排出的吸收液供给含有氧的气体而将硫化物氧化,并使至少一部分吸收液在脱硫塔中循环;脱硫塔具有多层吸收层,该多层吸收层以沿上下方向相互分开的排列方式设置,分别具有200mm~1500mm的厚度,用于将吸收液暂时保持而自上向下进行引导,焦炉煤气自下向上通过该多层吸收层;再生塔具有混合槽,该混合槽从脱硫塔中接收吸收液,并且接收含有氧的气体而构成气液混合流体,使气液混合流体一边回旋一边上升。
若脱硫塔的吸收层的厚度过小,则吸收层内的焦炉煤气与吸收液之间的接触效率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若吸收层的厚度过大,则由于通过再生塔内的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固体硫的蓄积,使吸收层的透气性降低,焦炉煤气和吸收液的接触效率降低。若吸收层的厚度为200mm以上,则能够获得焦炉煤气和吸收液的充分的接触效率。如果吸收层的厚度为1500mm以下,则产生的固体硫被吸收液带走,因此由固体硫的蓄积引起的焦炉煤气和吸收液的接触效率的降低得到抑制。因此,通过使吸收层的厚度为200mm~1500mm,从而得以长期维持焦炉煤气和吸收液的充分的接触效率。
在再生塔中,含有氧的气体混入吸收液中而构成气液混合流体,气液混合流体在混合槽内一边回旋一边上升。由此,能够获得收纳于混合槽内的气液混合流体整体的流动性,从而含有氧的气体与吸收液之间的搅拌混合变迅速且均匀。因此,吸收液吸收硫化物的能力(以下,称作“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充分地恢复。
这样,在脱硫塔内长期维持焦炉煤气和吸收液的充分的接触效率,在再生塔内,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充分地恢复,因此能够长期维持较高的脱硫性能。因而,本公开的脱硫装置的脱硫性能优异。
也可以是,该脱硫装置还包括预冷塔,该预冷塔通过在脱硫塔的前一阶段中使焦炉煤气与焦油含有率1%~6%的冷却液对流接触来对焦炉煤气进行冷却。
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存在随着焦炉煤气的温度降低而提高的倾向。因此,通过在脱硫塔的前一阶段中对焦炉煤气进行冷却,从而使焦炉煤气的脱硫能力提高。由于预冷塔的冷却液含有焦油,因此即使焦炉煤气中的萘因冷却而析出,析出的萘也被焦油吸收,并与冷却液一起被带走。因此,预冷塔内的萘的蓄积得到抑制,预冷塔对焦炉煤气进行冷却的能力得以长期维持。因而,能够通过焦炉煤气的冷却来提高脱硫能力,并且能够长期维持该效果。
也可以是,混合槽具有:槽主体,其用于收纳气液混合流体;以及喷射管,其设于槽主体内的下部,用于接收吸收液和含有氧的气体而将气液混合流体喷射到槽主体内;喷射管具有在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管体,构成为利用喷射效果将周围的流体吸引到管体之间,并且通过气液混合流体的喷射在槽主体内形成涡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5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